媒体广应科

    媒体广应科

    首页 > 媒体广应科 > 正文

    增城日报:松田学院大三学生董敏斐骑行西藏的故事

    作者: 日期: 2012-09-27 浏览次数:

    松田网讯(记者:李帆 报道)9月27日出版的《增城日报》第四版头条刊登消息《敢于挑战 实现梦想——松田学院大三学生董敏斐骑行西藏的故事》,报道我院学生董敏斐在今年暑假骑行2140公里川藏南线,最终成功抵达西藏拉萨的消息。



    敢于挑战 实现梦想
    ——松田学院大三学生董敏斐骑行西藏的故事
    文、图/见习记者廖思鉴
    西藏,那些奔跑在荒原上的藏羚羊,那些直插云霄的雪山、干净的天空,还有一步一叩头的朝圣者。这一切都像另一个世界的东西,吸引着你。但是,许多人谈到去西藏都敬而远之,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那高原上稀薄的大气环境。而在我市却有这样一位女孩,她敢于挑战自我极限,在刚过去的暑假与3名队友结伴启程,骑行2140公里川藏南线,最终成功抵达拉萨。她,就是来自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的大三学生董敏斐。近日,记者走近这位勇敢的女孩,了解她骑行西藏的故事。
    只因那一个梦想
    董敏斐从小就是一个热爱运动、敢于挑战的女孩。“看别人从西藏拍回来的照片,那样美;听他们口中说着的西藏,充满魅力,于是我也想到西藏去看看,趁着年轻去领略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董敏斐说,去西藏是她人生中一大梦想,她希望能在这样的旅程中更好地体味人生。
    今年暑假,董敏斐与广州的几名车友约定,一起骑行川藏南线,亲身领略沿途美好风光。有人问她,为何要选择以骑行的方式去西藏?人们都知道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大山上,大气稀薄、环境恶劣,骑行到西藏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而对于一个女孩子而言,更是惊险万分。可是在董敏斐看来,这些都不能成为阻挡她前往的理由。“我喜欢挑战,而且我觉得以骑行的方式到西藏,我不仅能够随心所欲地欣赏沿途绝美的景色,而且还能收获一些美景之外的东西。对我来说,骑行是躯体的疲惫,但坐车却是精神的煎熬,所以我选择了前者。”董敏斐说。
    途中美景与惊险交织
    7月5日,董敏斐与3名队友从广州火车站出发,搭车前往成都,准备骑行川藏南线,路程全长2140公里。川藏线是进入西藏首府拉萨的4条公路之一,也是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探险旅游路线,而川藏南线是其中一条分线。到达成都后,他们轻装上路,经雅安、二郎山隧道、泸定、康定、新都桥、理塘、巴塘、芒康、左贡、邦达、波密、林芝、工布江达等50多个大小城市和30多座大山,最后抵达拉萨。用董敏斐的话来讲,这是一次值得铭记一生的骑行。
    险峻陡峭的高山、滔滔的江水、气势磅礴的山谷、云雾缭绕的山顶,蓝天、白云、碧水、青山……这一路上让人震撼的绝美景色实在是太多了,没有亲身感受过的人是很难体会那份大自然赋予的不含杂质的纯美。
    一路骑行下来,董敏斐印象最深的除了美景之外,还有骑行所遇到的惊险。“此行最惊险的路途,不是下怒江七十二拐,而是在下东达山的时候。”董敏斐回忆说,“下东达山时,路上有个小拱坡,从远处看是看不到的,骑车飞驰下坡时感觉特别畅快,可是等发现小拱坡时已经晚了,车速减不下来,只能任着车子前行。撞上小拱坡的时候,车子和人都腾空飞起,撂在半空中几秒,幸好最后还是化险为夷。”
    虽然一路上惊险连连,但因此收获的友谊却让董敏斐感激不已。“开始时只有3个队友,后来队伍不断壮大,还有沿途遇到的队伍,我们互相照顾,互相鼓励,一路坚持到达拉萨。这就是我所说的美景之外的东西。”董敏斐说。
    梦想游遍中华大地
    董敏斐在西藏呆了5天。她说,在西藏期间并没有对风景表现出太大的新奇,因为疲惫让她无力欣赏。但如今回想起来,才猛然发现,西藏的蓝天,是她未曾见过的蓝,蓝得那么彻底;西藏的河水,是那么清澈,清澈得仿佛能够照进人的内心;西藏的湖水,是那么碧绿,像一大片翡翠,让人久久伫立,不舍别离;西藏的瀑布,是那么宏伟,让人不禁想起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切,都让她刻骨铭心。
    “骑行川藏南线,只是我人生中的一小段旅游经历。”董敏斐说,她最大的梦想是游遍中华大地,去领略全国各地不同的风景,体验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体味人生的各种味道。
    (注:本文作者廖思鉴为我院经济学系09级学生,新闻中心学生记者,现在《增城日报》实习)

    地址:广州校区: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朱村大道东432号 ;

    肇庆校区: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莲花镇丰乐路20号;

    邮编:511370  

    电话:020-82850018  

    招生专线:020-82856988、82856989(传真);

    版权所有@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粤ICP备1502329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