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应用科技学院2025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全面开考。音乐学院2024级音乐学专业学生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一期末考——名师教授作考官,考场变舞台,盛装迎考,以演出形式检验学习成果。广应科音乐学院对标正式演出标准,从考场布置到流程设计均模拟舞台场景,全方位检验教学成果与学生专业能力。在期末考试现场,学生们身着礼服或演出服走进考场,在声乐、钢琴、合唱、器乐、形体和舞蹈考核环节中全情投入,用专业表现为大一学年的学习交出阶段性答卷。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正值期末周的音乐学院师生,也为典礼开唱了“暖场音乐会”,一首首熟悉的歌曲成为毕业季最动人的青春回忆。
广应科音乐学院创办以来, 学校聘任广东省著名音乐教育家、男高音歌唱家、博士生导师杨天君教授担任音乐学院院长,同时聘请雷雨声教授担任我院音乐教育顾问,广东省音乐教育界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教育家许新华、查甫尧、周奇迅、余虹等行业专家作为学科带头人,全部教师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博士、硕士组成。在以“高水平一流”音乐学院为办学目标,着力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目标、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广东本科批次民办音乐学院的新品牌,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艺术实践、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极具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6月17日,在期末考试的声乐考场中,学生们以规范发声技巧驾驭多元曲目,从演绎古典歌剧选段到演唱现代流行作品都游刃有余。精准的气息控制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彰显了系统训练成果,不同声部的演绎清晰传递出学生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在6月18日的器乐考场,黑白琴键上跃动的旋律与弦乐、管乐、打击乐等各类乐器的音色交织共鸣。弦乐揉弦的细腻、管乐指法的灵活、打击乐节奏的精准,尽展一学期专业训练的扎实成效。学生们配合肢体语言与音乐情绪,充分融入个人表现力,展现出经过学习积累的演奏技巧与舞台自信。
6月23日,形体与舞蹈考试,考生将舞台走位、手势幅度与身体律动融入表演,演唱歌剧选段时,肢体语言严格遵守专业规范。6月24日的合唱考核中,学生在合唱排练厅完成风格多样的作品,充分彰显音乐学院 “从技能训练到舞台实战” 的教学理念与 “将考试视作正式演出” 的高标准要求。
音乐学院从多维度构建教学体系,在师资上组建专业团队,针对性提升技能与表现力;设施上打造全场景教学空间,强化舞台实战经验;课程上理论与项目式学习结合,推动知识转化;通过 “考演结合”模式提升舞台适应力,让考试成为能力淬炼的重要环节。
在师资方面,音乐学院组建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聘请广东省音乐教育专家作为学科带头人,根据学生嗓音条件、器乐天赋等特点制定个性化方案。并针对声乐生气息短板,设计吹蜡烛、长音练习等趣味训练;器乐教学中开展揉弦技巧、指法灵活度等专项课程,从技能到艺术表现进行全程指导。
在设施方面,学校投入建设室内音乐厅、智能智慧琴房、数码钢琴室等教学场所,音乐学院琴房开放至夜间22点并安排教师驻场答疑。以此保证学生拥有充足的练习时间和专业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提升专业技能。
在课程体系方面,广应科课程体系注重专业技能与理论素养并行。除演奏演唱课程外,还开设音乐理论、音乐史等基础课程。并创新性引入项目式学习模式,如编曲课中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主题创作,邀请音乐制作人现场点评,推动理论知识向创作实践转化。学院还邀请校外专家开展学术讲座,为学生带来多元视角与行业经验。
在教学方式方面,为帮助学生适应“演出式考试”,音乐学院考前组织多场音乐会,让学生在真实舞台环境中积累表演经验,实现教学设施与实践场景的深度结合。从考场氛围营造到流程模拟,均以提升学生舞台适应力为目标,让期末考试不仅成为成果检验,更成为培养临场表现力与自信心的实战课堂,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此次考试既是音乐学院首届学生专业成长的里程碑,也是学院特色教学模式的阶段性成果展示。未来,广应科音乐学院将持续优化教学体系,以高标准培养音乐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输送更多专业力量。
信息提供:音乐学院 罗月云 查甫尧 叶鸿
供稿:新闻中心记者团 郑兆彤
编辑:新闻中心记者团 吴鑫怡
审核: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