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宁博士,教授

——工学学士(吉林工大)、理学硕士(中科院)、哲学博士(葡萄牙)

人工智能与电气学院院长、智能制造学院院长(兼)

进入21世纪,在吉林大学 物理学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应用物理系, 任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多年。指导5名博士后毕业出站,13名博士毕业,30余位硕士学生毕业。

早年在吉林工业大学(简称吉林工大,吉林大学 工学部,原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任助教3年多;后来,在吉林工大和中科院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光电子技术专业,获中科院光学理学硕士学位。

20世纪末,在中国科学院(中科院)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历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在中科院稀土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及激光光谱研究室 主任(第12研究室,参与国家“八·五”计划攻关项目:“铀235激光分离方法技术系列”)工作多年。

近十年,在广东省 肇庆市高层次人才,肇庆学院“西江学者”特聘教授,校学术委员会 主任(2个任期);

现在广东省 肇庆市 真空设备与真空镀膜学会 任理事长(法人);

现在广东省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任教授。


国外工作经历


20世纪末,在英国Northumbria 大学(Northumbria University at Newcastle, Dept.  Of EEE & Physics) 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系、英国Newcastle光伏应用研究中心,任助教1年多。

在韓国汉阳(Hanyang University)大学,化学系、韓国国家纳米科学和工程实验室,任研究教授(research professor)1年多。

21世纪初,在葡萄牙Minho 大学物理系, 任合同研究员,注册博士研究生学籍3年多;同时在葡萄牙VacMinho 公司兼任科学与技术顾问(Consultant), Revwstimentos e Engenharia de Superficies, Lda. (Coating and Surface Engineering, Ltd.,葡萄牙,西班牙,欧洲区域), 公司网页 http://www.vacminho.com.

在芬兰Savcor 集团公司——Savcor薄膜有限公司, 研究与开发中心(Corporate R&D),任研究员1年多;

在西班牙Universitat Politécnica de Valencia大学应用物理系,任博士后学者1年多。


国外学会会员及学术工作ACADEMIC SOCIETIES AFFILIATED

Member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Member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Member of the European Microbeam Analysis Society.

国际杂志【Applied Surface Science】、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 】、【Langmiur】和【Thin Solid Films】的评审和审稿人;【Journal of Nano Research】高级编辑(Associate Editors)。


国内学会会员及学术工作, 1996年6月起曾担任

国家技术监督局全国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理事委员;

全国太阳能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春物理学会理事;

吉林省物理学会会员;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评议专家

广东省高层次人才评审专家;

9次应邀为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的组织,担任分会主席,多次做大会报告发言。


研究方向及领域

(1)先进纳米光电子薄膜材料、技术与器件;

(2)无机、有机与仿生物薄膜材料的人工组装及其光谱学,光子学结构材料与器件;

(3)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激光光谱领域的基础与应用,时间分辨光谱。

曾经负责主持、与他人共同负责、以及参与的研究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国防课题、国家973项目基金课题、中国科学院课题、国家攻关项目等三十余项

近年项目:

(1)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用于飞机风挡玻璃窗的复合有序纳米球壳结构WO3薄膜,批号61179055为与民航联合应用项目), 2012—2014。

(2) 主持973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子项目:新型高品质微腔中的光子与电子态耦合(编号:2014CB921300), 2014—2017。

(3) 主持国防项目:新一代智能光电隐身薄膜材料研究,中国XX集团与XX研究院。

(4) 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重点专项,编号2012B040303007),汽车节能玻璃(膜)评估检测集成技术与服务平台,2012,4,—2014,3。

(5) 主持广东省教育厅人才专项资金项目,玻璃多功能复合薄膜研发,2012,7—2016,7, 60万。


1、主讲课程

(1)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必修主干理论课,64学时,理论物理,200—300人阶梯大教室讲授),

(2) 激光光谱学I(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双语教学),

(3) 激光光谱学II(光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必修课程,双语教学),

(4) 原子物理学(本科生),

(5) 大学物理学(本科生),

(6) 普通物理实验(本科生),

(7) 现代应用物理系列讲座(本科生)。


2、获奖

近年获得由省级人民政府颁发的科研成果

(1) 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15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三等奖(多元复合微结构光电薄膜体系及其设计制备与应用基础)一项。

(2) 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15年吉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人工构造的光学/光子晶体信息系统)一项。

(3) 以主要参加完成人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相干光学介质的动态量子操控和可逆信息存储)一项,2014年。

3、主要教科研项目

近年出版教研及论著情况

(1) 热力学系统理论 ,吉林大学出版社,书号ISBN:978-7-5601-4380-4, 2009,4,约36万字;

(2) 热力学,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 (教材),书号ISBN 978-7-5677-1193-8,2014

(3) 大学物理学,副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书号ISBN 978-7-307-12158-4,2014

(4) 热能科技的进展,崔海宁 著,吉林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92-6,2021

(5) 德国出版英文论著,Author: Hai-Ning Cui, Title: Optical Multilayered Coatings for Application of Smart Windows(多层薄膜的智能窗应用), Subtitle-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ISBN number: 978-3-639-16480-0, Date of issue 2009-05-29 00:00:00, VDM Publishing House Ltd., Mauritius, Germany, www.vdm-verlag.de.


4、论文与专利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责任联系人发表了SCI和EI高水平的英文学术论文一百余篇; 其中SCI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为6.0以上,分区情况为I、II区的有多篇。

以第一排名和指导学生申请和获得中国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








韩锋,男,兰州大学核物理专业毕业,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物理电子学专业硕士,副研究员,1972年生,原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电气与汽车工程系主任,现任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物理电子学、信息化智能化。曾担任全国核学会核情报分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情报学会副理事长、西北核技术研究所专家组成员以及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等职务。

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荣立三等功1次,曾获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科技干部奖励。累计完成各类内部报告40余篇,发表论文10余篇。

负责研究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论证以及部署实施工作,基本实现了从数字化、知识化和智慧化的转型,包括自动化办公、网络改造升级、信息资源大数据规划实施、网络安全部署、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私有云部署、数据总线部署以及后续的应用平台开发等工作。2020年6月入职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论文著作:

1、译著:《核取证技术》、2021年,国防工业出版社;

2、专著:《美国新概念武器试验靶场手册》,2015年,国防工业出版社;

3、专著:《定向能武器》,国防工业出版社拟出版;

4、《基于专利地图的贫铀技术国际研究态势分析》,飞航导弹,2018年2月;

5、《知识图谱在科技情报研究中的应用模型构建》,图书情报知识,2017年5月;

6、《美国海军舰载激光武器研究进展》,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4年2月;

7、《TiN镀层对真空系统释气率的影响概述》,真空,2011年9月;

8、《用于核武器部件检查的新型X射线三维成像系统》,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0年11月;

9、《反中微子探测技术专题信息服务案例分析》,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0册),2009年11月;

10、《美国海军舰载高能激光武器》,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6年7月。

主讲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大学物理等。

指导学生获奖:

1、指导毕业论文《基于STM32的智能音箱》荣获学校优秀论文奖





廖干洲,男,南开大学硕士,副教授,1983年生,人工智能与电气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曾多次获得学院“十佳教师”,“优秀教学奖”,“优秀实习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主持广东省教育厅项目《手势识别技术研究》等6项科研研项目,参与项目多项,撰写教科研论文多篇。

主讲课程:

嵌入式控制技术、电路分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

教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

1、2016年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手势识别应用技术研究》,已结项

2、2017年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项目推动式教学法在电子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已结项

3、2017年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深度学习在交通图像识别上的应用研究》,在研

4、2016年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规划课题,《手势识别技术研究》,已结项

5、2020年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规划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复杂场景驾驶辅助技术研究》,在研

6、2018年级院级质量工程项目(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研

参与项目:

1、2016年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软件漏洞的经济学行为分析及安全策略研究》,第一参与人,已结项

2、2018年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规划项目,《语音信号处理及识别应用》,第一参与人,已结项

3、2014年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规划项目,《“双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自动控制原理》与《Matlab语言及应用》课程集合教学方法探索》,第一参与人,已结项

论文著作:

1、《基于深度学习的序列交通图像去雾方法》,计算机仿真,2020年10月

2、《四轴飞行器的建模与仿真分析》,机电信息,2020年9月

3、《项目推动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课程中的应用》,年轻人教育,2019年10月

4、《Complex Background Gesture Recognition Based on Convolutional Pose Machines》,Advances in 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2019年5月

5、《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简单背景手势识别方法概述》,科学与信息化,2018年11月

6、《深度学习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数字技术与应用,2018年2月

7、《独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践教学探索》,科技资讯,2015年1月

8、《基于CT图像的金属块二位坐标检测算法》,中国科技纵横,2013年7月

9、《一种改进型的Canny边缘检测算法》,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年7月

获奖方面

1、2013年3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

2、2013年10月获得教学优秀二等奖

3、2013年9月、2014年9月获得松田学院优秀教师

指导学生获奖:

1、指导“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4项

2、指导“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奖2项

3、指导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2项

4、指导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3项

5、指导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电子类)获奖6项




余晓锣,男,中共党员,汉族,担任智能与电气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1982年7月出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武汉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德育讲师。2006年8月至2013年3月,担任学院团委副书记,主持团委工作。曾三次被评为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十佳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为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优秀党员,2007年被评为广州大学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和广州大学无偿献血先进工作者,2009年和2010年两次被评为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2008—2010年度广州市优秀共青团干部,2009-2010年度广州市红十字会先进会员,2011年荣获“广东省志愿服务铜奖”称号。

主讲课程:《大学创业基础与实训》

科研项目:

主持完成广州市党建课题一项,并被评为广州市党建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参与广东团省委课题1项,广东省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基地课题1项,学院课题2项,广州大学“优秀书记项目”1项。

论文著作:

《浅析高校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松田科教,第47期;

《高校社团的公民意识培养功能研究》,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年第23期;

《基于高校德育教育视角分析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第12期;

《浅析高校学生干部素质培养》,出国与就业,2012年第四期;

《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的德育功能探析》,出国与就业,2011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