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工科学院的院长,我非常高兴在这个信息平台能遇见我们的访客。在此,我代表我们充满活力的教职员工,欢迎你们的到来!欢迎各位莅临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人工智能与电气学院(电气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制造学院)。目前,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以及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二个工程学院正蓬勃发展。本网站为您提供了解真实我们的另一个渠道,希望你的访问愉快并有所收获。
我本人作为经受过国内外知名高等学府的学术、国家实验室的研发和跨国公司工业生产这三界的历练洗礼的一位过来者,非常愿意与各位分享心得体会。
机械和电子工程技术是现代工业的奠基学科之首,也是大湾区建设人才需求之最。“人工智能与电气学院”和“智能制造学院”的机器人、智能汽车等专业是以卓越的工程传统为基础,融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通讯和云端计算这些新科技。这些融合式或者跨学科专业及产业的发展将大大提升人类的生活,并将改变我们这个世纪。学习、了解及掌握上述相关知识技术,你就会拥有独特的技能本领,而未来的工业正是需要这样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师。
简单地说,我们的电气学院和制造学院就是应对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所设立的两个新工科的工程学院,我们提供的教育是培养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工业技术和工艺方面的人才。为完成这一目标,新工科学院从培养人才角度出发,对标国家政策和教育法规,在如下几个方面完善了工作,改进了措施。
一、在高素质教师/工程师队伍方面
高质量的教育需要有良知和奉献精神的教育工作者。在过去的几年中,经过教学、产业的历练和跨学科的融合,新组建的工程学院的多数青年教师成长起来了,他们是一群充满活力的中青年教学骨干。在尊重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意愿,尊重你们的心血和付出基础上,我们会尽到自己的职责,做出我们的付出和贡献。我们工程学院教师将实践党的教育方针,践行为国家、为大湾区工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一代高技能人才。
我们工程学院聘请了很多行业产业内很好的工程师和专家做实习实践指导教师;学院也有对应专业的专家教授学者作为学术和理论教学的指导。这些专家都有着不同的背景和技术专长,并已经在领域内获得了承认地位。
二、在实验设备和实验理念方面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是香港上市公司“中教控股”(中国教育集团,简称中教集团)的下属机构,作为这所应用本科大学的新工科二级学院,我们在中教集团支持下,已经在肇庆校区建设了更多更好的校舍、专业和创新实验室及其设备。我们工科学院的优势是也可以利用集团众多的大学及其公共科研及教学实习实践平台培养学生。
现在是互联网、物联网的时代,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无不说明了网络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过去枯燥无味的课堂的讲解一定是被仿真、虚拟仿真等VR/AR等教学及实训设备取代。现在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网络平台上选择感兴趣的职业规划,以及丰富多彩的交互方式的多种类学习模式。
事实上, 传统上人们对实验设备上面所要求的高大上的认知已经过时。现代工业制造使其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其产品的更新换代都非常迅速。我们个人使用的手机电脑等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学校里的设备基本上二、三年后就落伍了。所以,我们新工科学院才采取了加强校企合作,搭建生产过程的真实体验平台和教学实践基地。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到用人单位的体验学习实践,实现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这样才能跟上产业技术的发展步伐。
三、在专业学习和对接产业方面
我们工程学院在关注新工科工程学位及认证教育发展的同时,高度认同工程学院要以先进制造业产教融合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并致力于打造一个面向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校内外的实训实践基地。具体措施首先是实行与现代工业集群对接的教学专业集群方式来培养学生。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新尝试。发挥学校的专业集群效应,就能有机整合课程资源、教师资源与实训资源,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效益最大化,使原本“小”、“弱”、“散”的单体专业相互支撑,形成人才培养合力。“人工智能与工业控制”和“智慧装备技术与制造”作为学校发展的新动力——专业集群,它是对应新工业时代的培养人才措施。这二个专业集群正好与我们新成立的上述二个新工科学院相一一对应。
其次,我们工程学院强调新工科,强调教学专业集群,这都是要突出我们应用本科的优势,并在为地方和社会服务中来做弯道超车获得实际效果。在这一方面,基于学校现有专业基础,我们一直在积极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和肇庆的工业和产业链,不断地实践专业集群(学校)与产业集群(企业)对接。
再有,在上述所提到的工业方面的产业集群中,工程学院要设置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联汽车制造与服务业包括各类汽车生产、配件、销售和配套服务等众多厂家;其中的现代制造业包括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电子信息设备等自动化装备生产企业;而人工智能与工业控制对应于无人驾驶工程系统、智慧医疗、智慧电气、智慧城市、智能家电、手机以及与5G技术相关的厂商等等。
四、在课程设置和培养学生成才方面
重视实践训练,把课堂的理论与职场应用联系起来是我们的教育方式方法。我们一直考虑在整体教育背景下提供以应用为导向的高质量课程,践行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从而培养学生为行业服务的能力,培养师生共生的教与学文化,提高人才培养产出的质量和数量。多年来,我们的教师建立了工程学院的卓越品质,完成了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方式,以及相关的应用本科类型的课程体系。
我们所提供的注重应用目标的本科课程,以及多专业的课程模块,都是要满足学生的成长的需求。所建立校企互聘互兼等双向交流的合作机制,是要使一批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成为可能。在工业专家、工艺工程师、企业家及学者的宝贵意见下,我们能够不断改善课程、教学方法和设施,努力使我们的学生有信心和更快地更掌握新知识新技术。
强调应用一直是我们应用技术理论课程和实习实践等活动的核心,工程学院专注在本科课程中加入强制性实训工作,并以此视为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为学生配置了设计实验课程和工程训练,支持鼓励学生到行业企业单位实践,让学生可以在生产实践中获得成长。在我们的实验室、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你会发现许多令人兴奋的项目和成就。我们的学生在许多国家级、省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以及学科竞赛中都得到了优异的成绩,我们的毕业生就业率在全校和同行位居前列,所有这些都已经获得了社会的承认和认可。
写在最后
作为一位长期工作在教育战线的一员,我认为即使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我们也应该讲大学的文化和精神,不能完全坠入职业行业的局限中;我们也不能把我们的学生简单地分成好与坏;他们都是有自己特点的青少年。他们是需要教师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引导,去帮助的。反过来,通常学生自己也都会对学校有一个认知,但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我们都清楚,无论是985、211院校,还是地方和民办院校;在校生基本上容易调侃和厚“黑”学校,而毕业生绝大多数却都是在维护学校的名誉。这些都是与人的处境和需求所关联的社会属性来决定的。我本人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面对网络上对于每所学校,甚至是名校的好坏评价都有深刻的认知与判断。不过,无论如何,我们工程学院一定会认真对待所有建议和批评。
总之,我们上述为适应学生成长的所有设计及措施,就是期望能够把学生造就成为具备广阔的视野以及肩负社会责任的技术人才,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科技知识和实用技能,就是期望他们能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发挥出自我的潜能,能够在大学精神鼓舞下应对现今急剧演变的世界。
我们电气和制造二个工程学院真诚欢迎脚踏实地、拥有志向的学子报考我们新工科专业!
我为你们愿意投身“人工智能与工业控制”和“智慧装备技术与制造”产业的决定喝彩!
我们全体教职工愿意与学生们一同努力,不断进取,为国家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技术、工艺和技能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工业服务做贡献!
崔海宁博士,教授
人工智能与电气学院(电气学院) 院长
智能制造学院(制造学院) 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