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09年通过广东省教育厅审批,2009年9月批准第一届招生。该专业是近年比较热门的交叉学科专业,具有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多领域的知识交叉,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宽口径专业,就业前景广阔。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服务电力、电力设备制造产业,培养热爱祖国,爱岗敬业、求实创新、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创新意识好、应用能力强,能在社会各领域开展赋能工作,能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以及自动控制等行业中,从事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的装备设计、制造、系统运行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宽口径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
本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达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时最低学分167学分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素质要求
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较高的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良好的现代意识和一定的国际化视野,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的精神与创业意识;具备在电气工程复杂系统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的意识;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知识要求
能够将数学和物理等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电力系统工程问题;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须获得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针对与电力系统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电力系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预测与模拟;能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电气工程以外电子设计、软件设计、数据处理、数据维护等方面的问题的能力。
3、能力要求
能够就电力系统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具有较强的文献检索能力,并能利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对电气设计和机电控制等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模拟;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专业外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具有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不断适应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专业特色
本专业国绕电气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方向进行人才培养。本专业建设遵循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基本思路,目前已与十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开展了深度的校企合作,形成了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理论教学和项目培训两个人才培养渠道,依托校企电气工程创新科研平台实现专业教学,为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职业素养良好、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素质、宽口径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五、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该体系采用“类别+模块”的形式进行设置,主要包括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类,每个类别中分别设置不同的模块课程,具体内容如图2和图3所示。
图1 专业课程体系架构
图2 公共与通识类课程设置
图3 专业课程设置
1、核心课程
2、实践课程
电子工艺实训、金工实训(非机械类)、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设计、电气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等。
六、就业前景
本专业牛业生主要面向地方经济的需求,就业去向:
1、地方电力管理部门,如发电厂、电网公司等;2、电力设计院;3、电力施工单位;4、电气设备制造公司;5、高新技术企业。
七、教学条件
专业实验室包括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室、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电机与拖动实验室、电器控制与PLC实验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室、工程制图室、传感器技术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室、EDA与嵌入式技术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控制技术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涵盖专业全部实验课程,设备投资300余万元,占地1000余平方米。
八、师资队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共计5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4人,学士1人。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
九、学生获奖
1、近5年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项;省级项目31项。共青团广东省委攀登计划重点项目3项。
2、近5年来有12名同学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3人境外深造;8人获得国家奖学金,168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0人获得十佳学生荣誉称号,6人获得松田学子奖学金。
3、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先后有6名学生荣获广东省二等奖,4名学生荣获广东省三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先后有9名学生荣获广东赛区二等奖,15名同学荣获三等奖;2020年广东省电子设计竞赛中,6人获得一等奖,3人获得二等奖,6人获得3等奖;在“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先后有24名同学荣获广东省三等奖,有一个项目进入了最后决赛,今年7月下旬进行线上比赛,是很有希望冲击一等奖的项目;在“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中,8名同学荣获广东省铜奖;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电子类)国家级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3人;广东省赛区有7人获得一等奖,4人获得二等奖,4人获得三等奖。其中2022年的第十二届蓝桥杯,7人参赛,4人一等奖!
十、教师获奖
近3年来,专业教研室的教师获得各类教学竞赛获奖共4人次,其中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获得教学优秀奖二等奖共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