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赋能金融强国建设,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更好地推进金融系金融学和金融科技专业的建设,应白云学院邀请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的教师代表褚霞、荆菊、李重燕、吴莹、唐研莹、肖美林和严嘉炜几位老师于2024年12月18参加了由中共广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指导,广东省金融文化研究会主办、广东白云学院应用经济学院承办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赋能金融强国建设”论坛。本次论坛云集了社会各界的重量级嘉宾,共同探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如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开幕式由广东白云学院应用经济学院院长、教授王先庆主持。王先庆教授以热情洋溢的开场致辞为论坛揭开序幕,并向在场的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中共广州市委金融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书记汤汉忠代表活动指导单位,为论坛致辞,他指出,广州金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金融文脉在守正创新中薪火相传、赓续发展。
随后与会嘉宾分享了他们在金融文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原副省长、国家开发银行原行长欧阳卫民以“繁荣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主题,提出繁荣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事关金融业行稳致远。他提出要深刻理解、广泛宣传、持续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做真学问、下真功夫,不断挖掘、弘扬、繁荣中国传统优秀金融文化;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体现在金融部门和全社会的行动自觉里和国家金融制度里。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金融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白云学院校长雍和明以“优秀金融文化传承与高质量金融人才培养”为主题,深入剖析了新时代金融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与担当。他提出“两国眼光、两前意识、两种思维、两种本领、两大抱负”的金融人才培养理念,为新时代金融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首都经贸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陈彦斌以“借鉴《道德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为主题,带来了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报告。他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入手,探索如何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以完善宏观治理体系。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王春超以“智能经济背景下的高质量充分就业”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智能经济发展对就业结构的深远影响。王春超教授从人工智能的内涵入手,详细剖析了近年来人工智能对就业岗位数量及质量需求的变化,指出要正确看待人工智能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积极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共同推动智能经济与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协同发展。
广东金融学院教授、金融科技首席专家唐松以“塑造数字金融体系竞争力”为主题,重点围绕数字金融发展的中美比较、数字金融体系竞争力的三个关键因素,以及数字金融信用等方面展开分析,探讨了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的现状与未来优化路径。
广东金融学院教授、信用管理专家黄苹以“金融伦理与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展开专题报告。她从金融文化的核心内涵切入,深度剖析了培育具有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深远意义,并对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本次论坛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赋能金融强国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通过本次参会,为金融系老师教学课程设计注入新的素材与视角,能够课堂上更生动地讲述金融文化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对金融行业全面而深刻的认知,提升学生的金融素养与职业道德意识。
(通讯员:吴莹,肖美林,审核:王世宇,编辑: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