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定位
市场营销专业是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对接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商贸服务行业,依托商务科技专业集群建设的支撑专业,于 2004年开始招生,现有在校生规模1042人。本专业基于管理学门类、工商管理专业类建设形成,是我校校级特色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面向:
专业集群名称及其地位 |
商务科技类支撑专业 |
对接产业集群 |
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
对应相关行业(代码)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64 、商业服务业72 |
||
对应职业类别(代码) |
商务专业人员2-06-07 销售人员4-01-01 |
||
对应的工作岗位(群) |
网络营销经理、新媒体营销策划经理、新媒体营销内容经理、新媒体营销推广经理、商务数据分析经理 |
||
对应职业(执业)资格 |
网络营销师、新媒体营销师、电子商务师 |
二、特色优势
本专业围绕新媒体营销和大数据营销方向进行人才培养。本专业建设遵循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基本思路,目前已与1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并与前程无忧、青木科技等企业开展了深度的校企合作,形成了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思维误区,激发学生思维潜能;设置相应课程,使学生掌握听、说、问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多个实践教学基地、多种创新创业项目和校内外专家组成的创新创业指导团队是营销专业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坚实后盾。此外,市场营销专业还设置了企业模拟沙盘训练、企业认知实践、办公软件高级应用、商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专业论文写作训练等集中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课程实践和集中实践环节,使学生在校期间能熟练掌握市场营销专业的各项技能,达到与企业无缝对接的效果。通过学校教学教育和企业实践教育两个人才培养渠道,依托产教融合平台、业界专业实践教育平台、网络教育平台实现专业教学,为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职业素养良好、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市场营销创新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服务数字经济产业,培养有深厚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人文与科学素养和较强团队合作精神,能扎实掌握现代营销理论与方法、数字化传播、新媒体营销等专业知识,具有营销策划与执行、新媒体营销、数据分析与决策等工作能力,能够胜任新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等相关领域工作,掌握营销技能与手段、善于沟通与协作、具备国际化与创新性的一专多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市场营销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五年后的目标预期:
目标1.综合素质: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文与科学素养,在工作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能够展现出良好的人生观、职业观与发展观,遵守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成为德才兼修的业内典范。
目标2.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在熟练掌握市场营销专业基础知识与工作技能基础上,能够结合社会、法律、环境等非技术因素,创新性地开展营销策划与执行、新媒体营销、数据分析与决策等方面的工作,并成为所在领域的业务骨干。
目标3.专业能力:具有较强的互联网创新思维与意识,在熟练掌握营销专业基础知识与工作技能基础上,结合社会、法律、环境等非技术因素,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如新媒体、大数据、移动网络等解决企业现实营销问题的能力,具备善于观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并将其运用于具体项目的解决方案设计中。
目标4.通识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国内外同行、专业客户、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能够融入团队并发挥骨干作用。
目标5.职业发展: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及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学习渠道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自我更新与提升,适应商贸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及职业竞争能力。
四、培养规格
1.学制与学分
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3~8年;学生修满本方案规定的157学分,第二课堂10学分,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授予规定条件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2.素质要求
毕业要求1.综合素质:具备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品质,形成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基本能力。
指标点 1.1 政治素养: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指标点 1.2 道德素养: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指标点 1.3 职业素养: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熟悉与营销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指标点 1.4 身心素质: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拥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知识要求
毕业要求2.学科素养:具备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扎实掌握学科知识,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社会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指标点 2.1 学科基础: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综合管理的学科素养;
指标点 2.2 问题分析:掌握经济数学、统计学等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数学应用技能,运用相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指标点 2.3 工具知识: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能熟练使用现代化工具,能够针对专业问题,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并能够将其用于解决现实市场营销问题。
毕业要求3.专业知识:扎实掌握市场营销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于解决现实的市场营销问题。
指标点 3.1 专业基础:掌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网络营销、市场调查、销售管理、服务营销等市场营销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建立系统化的专业知识体系,支撑未来的专业学习与实践;
指标点 3.2 专业拓展:掌握网络营销策划、商务数据分析、新媒体营销等领域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开设大数据营销、商务数据可视化、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新媒体运营、短视频营销、跨境电商实务等特色课程,支撑专业实践活动的开展。
4.能力要求
毕业要求4.专业能力:能够基于真实行业背景系统的识别、阐述、分析较为复杂的市场营销问题,并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指标点 4.1 方法能力:有效运用统计、市场调查等基本方法,展开有目的的社会调研,并提出专业相关的解决方案;
指标点 4.2 专业实践能力:利用互联网对产品及服务进行网络营销,实现有效的营销与推广,并具备针对不同行业分析其消费者行为,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能力;
指标点 4.3 综合实践能力:能够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为解决实际的市场营销问题提出有效的决策支持;
指标点 4.4 设计开发能力:在考虑社会、安全、伦理、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基础上,能够创新的策划与实施基于真实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营销活动。
五、课程体系
1.核心课程
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创业学、公司治理、运营管理等。
2.实践课程
营销策划实训;Python数据分析;SPSS统计软件分析与应用;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训;ERP软件实训;办公软件高级应用;专业论文写作训练;商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
六、师资队伍
本专业组建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16名专职教师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6人, “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领域实践经验,真正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满足学生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学习需要有切实保障。
申文青 教授
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负责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管理学课程负责人。现为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城乡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省级智库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粤港澳高等财经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社会责任研究会理事。曾获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增城市优秀教师等称号。
主编管理类教材5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专业核心期刊10余篇;主持及参与各级课题20余项,其中主持市厅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
庹兰芳 副院长 副教授
硕士,中共党员。现任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曾任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主任、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系主任。
在中国人民大学完成为期1年的国内访问学者研修。自2003年从教以来,先后担任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调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导论、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训、人力资源管理沙盘实训、供应链管理沙盘实训、创业沙盘实训、ERP软件实训、创业管理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获增城市优秀教师、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获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人才培养成果奖一等奖、教学优秀奖一等奖。主编《统计学》教材1部,副主编《统计学》教材2部、《人力资源管理》教材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各级课题7项,参与市厅级、省部级课题14项。
段坪利 教授
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西部评估中心专家,中国高等院校市场营销研究会十一届理事,国家产业咨询二级咨询师,原西北政法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学科带头人、市场营销省级一流专业负责人,市场营销与危机管理导师组长,学术委员会主席,学校双创团队的负责人和创始人,陕西省创业培训基地负责人,西安市创业培训基地负责人。
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专著5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获得省级、校级多项教学、科研奖。2021年数字技术赋能,政法院校“二三四”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年“大智移云”驱动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20年精商明法 敏思善行:卓越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陕西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理论-实践-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卓越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2018年获得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意”挑战赛陕西赛区优秀指导教师奖,2018年获得陕西省高校“漫川关杯”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18年获得“优秀导师”等。
刘建芬 教授
管理学教授,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礼仪训练教师。主要从事公共关系学、消费者行为学、礼仪等课程教学工作,研究方向: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南省市场学会理事。在国内专业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4部,副主编或参编教材多部。
罗琳 副教授
工商企业管理副教授。现为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城乡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肇庆市智库专家、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库专家。曾获广东省教育厅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个人工作典型经验荣誉。
公开出版著作、教材8部;主持及主要参与省部级教科研项目18项,市厅级教科研项目2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23篇;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省级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2项;撰写的多篇决策咨询报告刊发于《南方智库专报》《人民日报内参》《观点摘编》等政府内刊,并多次获副省级领导批示;指导学生获省、市级技能竞争奖项共12项。
七、教学条件
1、教学与实验设备
学院拥有充足的教学软硬件设备,能够满足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和实践的需要;具有现代化的专业实验室、多媒体课室多间,管理综合实训室中安装了企业经营管理沙盘系统、用友U8ERP供应链管理系统、人力资源共享服务实训系统、人力资源管理模拟沙盘系统,保障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2、实习基地
目前已与唯品会(肇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中心、前锦网络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机构合作建立了10余家实习实践基地,满足学生实习实践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