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4日下午,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召开了金融学专业2021年第二次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研讨会暨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动员。研讨会由经济与管理学院李先科副院长、金融系褚霞副主任的组织下顺利召开,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申文青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学术副院长陈喜强教授(兼职)、学校教学督导主任吕秉梅副教授为金融学专业2021-2022年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重点任务进行评审,并提出了指导意见。
会议分为四个主题:金融学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及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动员、金融学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总结与任务、金融学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的思路、金融学专业期末工作布置。
第一个主题,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申文青教授从五个方面对专业特色建设做动员发言,指出金融学专业建设是经济与管理学院整体学科专业布局中重要突破口,金融学专业要抓住机遇重点推进课程建设,深入分析金融学专业师资结构优化的趋势,强调实验室建设对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大实习基地“质”的提高的若干思路。
第二个主题,由李先科副院长对2019年12月金融学省级特色专业建设课题立项以来的成果进行总结,指出全面贯彻“应用型”、打通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是打造“特色专业”的主旋律,并详细阐述了下一阶段特色专业建设的六个任务:修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并优化应用型考核,改革应用型毕业论文,建设应用型课程群,建设实习基地及产业学院,探索校企双元育人机制。
经济与管理学院学术副院长陈喜强教授(兼职)指出,特色专业建设,重点在“特色上”,因此,要重视提炼特色,然后围绕特色开展具体建设。作为应用型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要在“应用上”去做文章。可以从“双元育人”、“课证融合”、“课赛融合”、“产业学院”、“双师型”……等基础上,总结和提炼出专业特色,构想出有创意的、具有代表性和推广意义的“特色”模式和经验,比如“融合双元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等等。
第三个主题,由金融学专业全体教师讨论了金融学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的定位。金融学专业以“应用型、地方型”为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逻辑,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系统掌握金融知识、金融理论和业务技能,胜任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金融创新人才;具有“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应用型、技能型本科人才。
并确定了八个重点建设的任务:专业建设、教师团队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应用型系列自编教材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应用型课程建设、学科竞赛建设、实习基地与产业学院。
学校教学督导主任吕秉梅副教授进一步指出一流专业建设与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应该要有区分度,一流专业不仅要有特色,更强调专业的综合建设,既要具有特色,更要综合实力强,还要有示范性。并建议一流专业建设可以特色专业建设为抓手来推开。
第四个主题,由金融系褚霞副主任布置金融学专业期末工作,提醒各位教师做好期末的各项事宜,重点做好实习资料归档、毕业论文选题等工作。
(供稿:李先科,审核:申文青,编辑:温书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