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应科计算机学子:以学为本,全面发展

发布日期:2025-02-27

在计算机学院,有一批这样的学子,他们在学术、竞赛及志愿服务等方面均展现出卓越的风采,只愿能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陈福林,是一位光荣的共青团员,系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班的学生,现担任其班级纪律委员,曾担任数学建模协会编程部部长。他在大二学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绩点达到3.93,综合测评92.57,在班级成绩排名和综合测评排名中均名列第一。陈福林在数学竞赛、英语竞赛和数学建模中斩获多项奖项,包括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广东赛区三等奖、外教社词达人杯校赛一等奖和数学建模综合能力校赛三等奖等。他还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和“优秀大学生”称号。课余时间,他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多次参与无偿献血,累计志愿时长193小时,并获得“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称号。

他认为学习是一场自我探索与成长的旅程,设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是关键。有了目标才能更加努力,才能定下学习方向,避免陷入迷茫,促使更充足的内驱力驱使我们前进。其次,要合理制定能达到目标期望的计划。根据目标和日常生活制定合理的计划,把大的计划划分成小的计划完成。再次,执行力是关键因素。用目标带来的动力,一步一步地执行完成每一个小计划,到执行大计划。尽量保持高度的专注,最好进入心流状态,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知识。对于日常课程学习,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复习是必要的。多坐前排听课,超前学习,上课则查漏补缺,还要集中注意力,多积累总结,提前准备期末考试,强化记忆能力。他坚信他的座右铭:越努力越幸运。

赖文浩,是21级网络工程(1)班的学生,以其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深刻的学习感悟备受瞩目。

赖文浩的学习方法独到而有效。他注重基础,积极参与课程和培训,加入技术社区,以保对核心概念和技术了如指掌。他通过传授他人加深自己的理解,同时用思维导图和笔记软件整理知识点,便于复习。同时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网络实战项目、实习和ICT大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他坚信定期反思,调整学习方法,自律和不断进步是学习真谛。他的学习感悟体现了对网络工程深层次的理解,认为网络工程不仅是技术,更是智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参与了多个企业和政府项目后,意识到技术能力虽重要,但高效沟通和协同合作同样关键,能对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他计划继续深造,考取软考高级网络规划设计师、华为HCIE专家级认证和教师资格证,并立志为下一代青年传道授业解惑。他始终秉持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使命。他说:“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把自己当成一回事,要把自己做的事情当一回事。”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学子们深耕技术,追求卓越


曾佩琳,是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班的学生,政治面貌为共青团员。她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学习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均位居班级第一。在学科竞赛中,她获得了包括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计算机学院web创意编程网页大赛三等奖、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级立项、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三等奖等多项荣誉。她还热衷投身于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获得我校“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的称号。

这三位同学不仅在学术上追求卓越,还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和志愿服务,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全面发展和责任担当。青春是追求的舞台,曾佩琳说:“她将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用实际行动书写青春篇章。她还认为最重要的学习宝典是规划学习蓝图,分阶段稳步前行;积极动脑,探求深层理解;妙用笔记,系统整理精髓。”

这三位学子的故事激励着更多学子深耕专业,追求卓越,用实际行动书写青春篇章。他们的信仰和学习方法,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经验,也体现了他们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广州应用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的学子们,正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成就。




供稿:陈福林 赖文浩 曾佩琳
文字:邓尹舒
编发:黄思颖
初审:吉童童 易思雨
复审:周育山
终审:黄卫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