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教学动态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广应科召开大健康产业新专业建设研讨会,擘画学科发展新蓝图​
发布时间:2025-04-22

为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部署,抢抓广东省大健康产业发展机遇,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于近日召开专题研讨会,围绕大健康产业相关新专业建设展开深入论证。王睿董事长、刘剑锋副董事长、张光宇校长、吴舸常务副校长、发展规划处及教务处负责人出席会议,并特邀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大健康学院江永南院长、赵美玉主任等专家参与研讨,共同为学校学科布局与产教融合路径把脉定向。

王睿董事长指出“布局大健康不仅是顺应民生需求,更是学校从‘规模扩张’向‘特色引领’转型的战略选择。唯有紧扣‘医工交叉、数智赋能’,方能在改革浪潮中抢占先机。”

刘剑锋副董事长从战略层面提出“三步走”发展路径短期(1-3年):以现有学院为依托,开设智慧健康管理(计算机学院)、康养产业管理(经管学院)等交叉方向,联合肇庆龙头企业共建产业研究院。中期(3-5年):申报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推动松田职院专科与广应科本科“普职融通”,构建“专--研”衔接体系。长期(5-10年):整合资源成立大健康学院,打造“医工结合”特色,重点布局中医现代化、智慧康养、精准医疗等方向,形成区域影响力品牌。他强调,需警惕同质化竞争,优先错位发展:“肇庆医学类硕士点空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应聚焦智慧健康与康养管理,避免与公办院校临床医学等传统赛道正面竞争。”

张光宇校长指出护理学被确立为大健康产业群的核心专业,要求优先备案申报,强调护理专业是"管长远"的学科基础,具有生源稳定、社会需求刚性等特点,需重点突破"医养结合"领域,瞄准康养中心等新兴市场需求,建议探索与月子护理、老年照护、口腔医疗等新兴业态的结合点。

教务处负责人肖伟才及院校研究中心主任刘欣系统梳理了大健康产业政策与市场前景,国家规划至2030年大健康产业规模将达16万亿元,广东省“十四五”规划亦将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列为万亿级产业集群。肇庆市作为南药基地和康养旅游示范区,产业潜力显著,但目前高校专业布局与高端人才供给存在短板,并结合调研数据提出建议,学校聚焦智能医学工程、养老服务管理、康复治疗学三大方向:1.智能医学工程:契合广东省智能医疗器械战略新兴产业需求,依托学校计算机、大数据学科基础,培养AI辅助诊断、可穿戴设备研发人才。2.养老服务管理:瞄准老龄化社会刚需,对接肇庆“客家文化康养走廊”建设,整合温泉疗养、南药资源,探索“智慧养老+社区服务”模式。3.康复治疗学:借力学校现有运动康复专业(理学类),拓展中医康复、干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填补区域康复治疗师缺口。

松田职业学院卫生健康学院江永南院长院长分享了专科专业建设经验。该院成立两年已开设护理、药学、口腔医学技术等8个专业,招生规模突破2000人,就业对口率超50%。他提出:“市场需求呈现‘金字塔结构’,既需AI、精准医疗等前沿领域人才,也需夯实护理、康复等基础服务专业。建议广应科本科层次与松田职院专科形成‘技术研发+应用服务’互补生态。”江院长从产业融合角度建言:“医工结合是破局关键。例如,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嵌入健康管理,开发智能诊疗系统;或与肇庆南药企业合作,推动药膳食疗标准化研发。”

针对专业申报风险,与会专家展开热议。医学类国控专业(如临床、口腔)门槛高,需谨慎评估师资与临床基地资源;而智能医学工程、健康管理等专业属备案制,落地可行性较强;“优先建设公共实验平台,如智慧康养实训中心、生物信息实验室,降低专业调整成本。”

会议强调,学科布局需服务学校‘十四五’四大产业集群定位(先进制造、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现代服务)大健康可作为‘现代服务’延伸板块,但须回答三大核心问题:一是与现有学科如何协同;二是专业群核心竞争力何在;三是若调整方向,沉没成本如何化解。”会议要求相关部门两月内形成细化方案,涵盖师资引进、校企合作清单及风险预案。

吴舸常务副校长作了会议总结,要求确立"十年窗口期"发展观,加速淘汰同质化专业明确构建"大健康+新工科"双轮驱动的差异化发展格局提出建立"备案专业蓄水池"制度,每年滚动储备3-5个前瞻性专业要求建立专业动态调整的量化评估体系,按"招生-培养-就业"数据建模淘汰
    此次研讨会标志着广应科在服务区域健康产业、优化学科结构上迈出关键一步。

 

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