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23-07-06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成人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层次:专升本

专业代码:080901

学科门类:工学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标准学制:2.5年

学习形式:函授

一、招生对象

取得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专科毕业证书,身体健康的在职人员或社会其他人员。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意识,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软件分析、设计与开发和数据处理可视化的能力的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与数据处理领域软件开发、网页设计、数据处理、数据可视化、售前/售后、系统维护等岗位的工作。

三、培养规格

1培养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健康的体魄和心理。

2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人际沟通、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

3掌握英语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阅读、翻译能力和一定的口头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主流应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本专业的相关业务。

4掌握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维护过程的工作流程及实际动手能力。

5掌握Web开发方法、技术和工具。

6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掌握一定的工程管理知识和行业规范, 熟悉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能从事相关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较强信息获取及处理的能力。

8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和自主创业能力。 

四、课程体系

1总体框架

“公共基础课、专业课、职业能力拓展课、实践教学环节”组成课程体系,在注重理论知识讲授质量提升的同时,也要增强实践能力,达到人才培养要求,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类别

学分/学时

占课程体系学分比例%

公共基础

32/512

30

专业课

43/688

41

职业能力拓展课

14/224

13

实践教学环节

17/272

16

合计

106/1696

100

2课程设置

本专业共设32门课程,其中公共基础10门,专业课12门,职业能力拓展课4实践教学环节6门。具体课程见教学进程表。

3专业核心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编程、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字逻辑电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信息系统分析与建模

五、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采取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两种形式。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均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得出最终成绩(过程性考核占比60%,终结性考核占比40%),期末考试为闭卷,成绩按百分制记分;职业能力拓展课、实践教学环节(不含毕业论文)采取以考勤交作业形式进行过程性考核;毕业论文(设计)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占30%,评阅教师评定成绩占30%,答辩组最终评定成绩占40%

、毕业标准与学位授予

1.毕业标准

修业期满,符合国家和学院相关规定,修读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获得应修学分,可以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升本毕业证书。

2.学位授予条件

修业期满,符合学位授予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教学实施保障

1依托学校全日制师资队伍,按要求配齐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和管理人员,充分利用学校全日制教学条件,数字化资源及专属“继续教育综合服务平台”,确保各专业线上和线下高质量教学。

2优先征订适合成人高等教育数字化配套教材,思想政治课选用国家统一规划教材。

3统一归口管理,统一财务,建立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财务保障机制。

确保培养具有职业性、应用性和发展性,服务地方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八、教学进程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升本专业教学进程表

   

各学期学时分配

考核方式

线上教

线下教

实验实

程性考核

结性 

 

1

C100001

思想道德与法治

3

48

36

12

 

3

 

 

 

 

2

C100005

形势与政策

2

32

24

8

 

0.5

0.5

0.5

0.5

 

3

C1000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48

36

12

 

 

3

 

 

 

 

4

C1000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8

36

12

 

 

 

3

 

 

 

5

C1000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48

36

12

 

 

 

3

 

 

6

C10000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48

36

12

 

 

 

 

3

 

 

 

7

C100008

四史教育

2

32

24

8

 

2

 

 

 

 

 

8

C050003

大学英语

8

128

96

32

 

2

2

2

2

 

 

 

9

C080008

高等数学

3

48

36

12

 

 

3

 

 

 

 

 

10

C140002

心理健康

2

32

16

16

 

 

2

 

 

 

 

 

 

32

512

376

136

0

7.5

10.5

8.5

5.5

0

 

 

 

11

C080010

程序设计基础

4

64

32

16

16

4

 

 

 

 

 

 

12

C080011

数字逻辑电路

3

48

24

24

 

3

 

 

 

 

 

 

13

C080012

计算机组成原理

4

64

64

 

 

4

 

 

 

 

 

 

14

C080013

前端设计基础

3

48

24

24

 

3

 

 

 

 

 

 

15

C080014

面向对象编程

4

64

32

32

 

 

4

 

 

 

 

 

16

C080015

数据结构与算法

4

64

32

32

 

 

4

 

 

 

 

 

17

C080016

软件工程

3

48

48

0

 

 

3

 

 

 

 

 

18

C080017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4

64

32

16

16

 

 

4

 

 

 

 

19

C080018

智能技术基础

3

48

24

24

 

 

 

3

 

 

 

 

20

C080019

web开发技术

4

64

32

32

 

 

 

4

 

 

 

 

21

C080020

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

4

64

32

32

 

 

 

4

 

 

 

 

22

C080021

计算机网络

3

48

24

24

 

 

 

3

 

 

 

 

 

43

688

400

256

32

14

11

18

0

0

 

 

 

业能力拓展课

23

C080022

前端框架应用

4

64

64

 

 

 

 

 

4

 

 

 

24

C080023

数据处理与可视化

3

48

48

 

 

 

 

 

3

 

 

 

25

C080024

Web高级框架技术

4

64

64

 

 

 

 

 

4

 

 

 

26

C080025

IT项目管理

3

48

48

 

 

 

 

 

3

 

 

 

 

14

224

224

0

0

0

0

0

14

0

 

 

 

 

27

C080004

入学教育

1

16

 

 

16

1

 

 

 

 

 

 

28

C080027

Web项目实训

2

32

 

 

32

 

 

2

 

 

 

 

29

C080028

综合项目实训

3

48

 

 

48

 

 

 

3

 

 

 

30

C080003

毕业教育

1

16

 

 

16

 

 

 

 

1

 

 

31

C080001

毕业实习

4

64

 

 

64

 

 

 

 

4

 

 

32

C080000

业论文(设计)

6

96

 

 

96

 

 

 

 

6

 

 

 

17

272

0

0

272

1

0

2

3

11

 

 

 

 

106

1696

1000

392

304

22.5

21.5

28.5

22.5

11

 

百分比(%)

59

23

18

21

20

27

21

11

备注:

1. 学分与学时换算,按照1学分16学时进行换算。

2. 请在考核方式中选择“√”填写

3. 四史教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选择性必修课

 

 

版权所有@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粤ICP备1502329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