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2025年,科研十大重点工作

发布日期:2025-01-10

过去的一年,我校在学科建设和科研领域取得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高层次项目缺乏、服务区域发展成果不显著等挑战。为突破困境,2025年,我校科研处将围绕以下十大重点工作,推动学校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精心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

在总结 “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成果和经验基础上,深入调研,精心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高质量完成《“十五五”时期学校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建设研究》《“十五五”时期学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提升研究》《“十五五”时期学校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推进“三园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三个研究报告,为学校顶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支撑。

二、全面启动科技园的建设工作

制定科技园的管理架构体系及相关管理制度,为科技园的高效运作奠定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推动科技园向市场化方向迈进,组建一支专业、高效的管理队伍,将科技园打造成为学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核心平台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示范高地。促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蓬勃发展,形成一批具有标志性的科研成果,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共同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围绕本科教学评估的需求,通过实际成果展示与产学研合作案例,为评估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三、联合培养研究生学位点遴选与建设

重点学科与联合培养研究生学位点的遴选工作,是学校加强学科建设、谋划研究生办学层次的重要举措,旨在全面提升学校在高层次人才培养领域的竞争力。此次遴选工作不仅聚焦于优化学科布局,筛选出具有鲜明特色、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大的重点学科,以及能够与肇庆学院等合作单位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联合培养研究生学位点。

四、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为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实行科研管理岗位责任制,以岗定编,促进专业化和规范化。同时,规划建设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纳入数字校园建设工程,推进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这将提高科研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发展。

五、启动校院两级科研平台建设

为全面提升学校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启动了校院两级科研平台的申报与认定工作。遵循严格的评审流程,选拔出那些具有明确研究方向、坚实科研基础以及显著发展潜力的科研平台,对校级科研平台予以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进一步激发科研活力,推动学校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学校的科研创新和学科发展提供坚实的平台支撑。

六、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遴选

启动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的遴选工作,打造卓越科研团队,发掘那些怀揣科技创新激情、勇于担当、成就斐然的教师,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应有的尊重与待遇。通过严谨的选拔流程,甄选出在各自学术领域内拥有卓越成就、深厚造诣及卓越领导力的专家学者,将作为学科发展的领航者,引领学科建设,激发科研创新活力,推动学科特色化发展和实现科研标志性成果突破,提升学校整体学术水平。

七、完善学校科研管理规章制度

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学校科研管理规章制度,优化科研管理流程,清除制约科研发展的障碍,提高办事效率,制定《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科研业绩统计与管理办法》《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科研业绩奖励办法》《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横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博士工作站管理条例》等系列管理文件,实施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科研人员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八、有组织开展科研工作

为确保项目申报的有效落实,紧密跟踪国家和地方的科研政策导向,积极筹备并申报各类科研项目。重点支持高层次科研项目申报工作,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辅导,为科研人员提供有力支持,增强项目竞争力。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信息畅通无阻,为科研团队创造更加有利的申报环境,争取更多的科研资源和资金支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整体科研竞争力。

九、协同创新,校院企政同频共振

协同二级学院与政府、产业园区、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同频共振,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充分发挥二级学院主体作用,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形成一个共识、明确一个重点学科、凝练一个特色方向、建设一个创新平台、引育一个创新团队、取得一个标志成果,实现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

十、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科研氛围

围绕重大科研项目、标志性成果及优秀科研人才,策划系列专题宣传活动,成立科学技术协会,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成果展等形式,增强科技人员归属感和社会对学校科研实力的认可。充分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等渠道,定期发布科研成果、项目进展及科研团队风采,及时解读国家和地方的科研政策,让公众及时了解学校科研动态。深入挖掘和宣传科研人员在科研攻关中的感人故事和奋斗精神,树立榜样力量,激励全校师生积极投身科研事业,营造良好科研氛围。

展望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元年,我校将围绕建设“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这一中心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调整学科布局,实施“三园融合发展战略”,以肇庆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重点建设项目科技园为抓手,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通,加强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主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把科研论文写到工厂车间里、写到乡村土地上,全面提升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形成标志性成果。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学校科研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请选择
暂无数据
地址:肇庆校区: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莲花镇丰乐路20号。广州校区: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朱村大道东432号。学校联系电话:020-82850018。微信公众号:广应科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