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媒体广应科

慕了!他们的老师是亚运裁判,来自广州这些高校……

发布日期:2023-09-26

在万众瞩目的杭州亚运会赛事中,既有运动健儿为国征战、绽放光彩的拼搏身影,还有一群人为杭州亚运会的精彩而努力着,其中就有不少广东高校师生的身影,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广州中医药大学 黄文仪 :换个身份与亚运再续前缘

黄文仪,前中国赛艇运动员,曾效力于中国国家女子赛艇队,获得多项世界赛事冠军。

黄文仪退役后选择到广中医体育健康学院成为一名体育老师,并担任学院团委书记。

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黄文仪与队友潘飞鸿夺得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金牌,2014年仁川亚运会又为中国队斩获一枚宝贵的赛艇女子四人双桨金牌,连续两届获得亚运冠军,让她与亚运会结下了不解之缘。

此次黄文仪受到组委会邀请,担任杭州亚运会裁判员。“在做运动员的时候,我参加了两次亚运会,与亚运会很有缘分,所以当我得知将出任杭州亚运会赛艇项目裁判的时候,我特别激动和期待。我将会以金牌的标准要求自己,保证圆满完成此项任务,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黄文仪表示,能够参与其中,与国际级运动员和裁判员一起工作,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她将秉持敬业精神,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比赛的公正和顺利进行做出贡献。


华南理工大学 虞将苗:为亚运保障道路护航

虞将苗,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第十七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获得者。

在杭州亚运会筹备期间,他带领的团队先后承担了西湖北山街-南山路、庆春隧道、绕城高速、新业路、浙大路、杨公堤、复兴大桥等一系列亚运保障道路的品质提升改造。

一次次从夜色渐深到晨曦渐露,虞将苗已很难细数,为了确保工程推进,伴着机器轰鸣、高温“烤”验,自己在杭州的工地上度过了多少个不眠夜。然而,在亚运会延期举办的一年中,团队铺设的高韧超薄磨耗层,经历了杭州难见的冬日严寒与夏日高温,却几乎完好如新。过硬的路面质量,让虞将苗赢得了家乡父老的赞许。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刘珊:广州亚运会当志愿者 与田径结缘

刘珊,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教师,国家级田径裁判,具有丰富的大赛执裁经验,曾执裁于南京青奥会、北京田径世锦赛和第31届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多次在国内的国际赛事中担任终点摄像主裁判的工作。

刘珊刚刚结束成都大运会的裁判工作返回学校,开学不久,9月21日下午,刘珊又从广应科出发,马不停蹄地飞赴杭州,应邀参加杭州亚运会田径赛事的终点摄像助理裁判。她说,她在本次在亚运会的主要工作,就是要确保终点摄像设备的性能符合要求,确保比赛结果的准确性。

刘珊介绍,自己读大学期间,就曾参加过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当时作为一名学生志愿者,被安排到田径项目,负责相关新闻服务以及赛后采访运动员。刘珊表示,在广州亚运会的志愿服务途中,她认识了许多良师益友,带领她逐渐接触田径,同时这也是刘珊老师投身于田径项目的一个契机。

对于出征杭州亚运会,刘珊满怀期待与激动。刘珊认为,本次杭州亚运会工作对于她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个成长的机会。因为国际的执裁规则以及赛事运行模式在不断变化,作为一名裁判,她也在努力适应变化,并不断调整,提升自我。刘珊说,她十分期待杭州亚运会中的男女子4*100米接力项目,因为这是一个考验团队综合实力的项目。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杜慧芳:最期待排球和电子竞技赛事

杜慧芳,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担任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部课程教学工作。

7月1日~8日,该校外国语学院杜慧芳老师,应第19届亚组委邀请和中国排球协会委派,以技术官员的身份,赴杭州参加亚运会测试赛暨“第一届U16亚洲女排锦标赛”,入住亚运村,负责为亚洲排球联合会(AVC)撰写现场赛事英文新闻稿,同时协助亚组委各场馆的同事在混合采访区和新闻发布厅的运营工作。

杜慧芳对能以技术官员的身份参与杭州亚运会测试赛深感荣幸,提前感受到了亚组委与排球项目赛事工作人员的专业。“当时得到这个机会很兴奋,我之前也有过一些经验,不过初期还是有一定挑战,要尽快适应赛场环境。”

提及亚运会赛事,杜慧芳最期待男、女子排球和沙排项目,以及首次成为亚运会正式项目的电子竞技赛事。


香港科技大学:组成香港规模最大的学生志愿者团队

日前,香港科技大学16名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和3名学生运动员,正式踏上前往杭州参加第19届亚运会的旅程。在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中联办)的协调下,港科大16名来自击剑、橄榄球、射箭和合球等大学校队的成员,组成了香港规模最大的学生志愿者团队,为这场盛事贡献一份力量。




信息来源:信息时报
编辑:黄逸琪
审核:李帆





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