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媒体广应科

光明网:红尘遍历 方得自在——卢小根艺术漫谈

发布日期:2016-10-10

松田网讯(记者:李帆 报道)10月1日,光明网转载《汕头日报》当天文章《红尘遍历 方得自在——卢小根艺术漫谈》。卢小根为我院院长,文章刊发期间,时值汕头画院为配合汕头市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进一步推进汕头文化强市的建设,特邀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大学松田学院院长卢小根先生到该院举办“卢小根写生作品展”活动。


文章全文:


红尘遍历 方得自在

——卢小根艺术漫谈


 

▲故乡感怀(国画)卢小根


冲一壶功夫茶,翻阅卢小根先生历年积累的画稿,慢慢听他讲述他的艺术之路,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他是广东澄海人,报考大学时没有去省城广州,阴差阳错之下跑到浙江杭州的浙美学习版画;1988年毕业以后还是来到广州当了老师,却又开始了江湖十年的设计生涯;俗世里摸爬滚打一番,又回归绘画,到母校攻读研究生班,却是转向了国画,开始研习花鸟;随后又去武汉理工大学学习,2003年拿了个设计学的硕士学位。听他轻声慢语地将这一番乾坤大挪移娓娓道来,看他做的版画,打的木雕,写的书法,烧的陶瓷,画的山水花鸟人物,那些滚滚红尘仿佛褪尽烟火,成为一杯微微苦涩的清茶。


品茶的时候,那些光鲜亮丽的头衔,设计师,艺术家,院长,如茶叶在沸水里翻滚浮沉,渐渐隐没,他最珍爱的身份还是教师。卢小根在教学上着力甚多,对教育的思考深入而有洞见。工作繁杂,但有余闲就把玩艺术,却又不是随性的挥洒。他自幼研习书法,大学期间却改学版画。版画的构图、用色在他的作品里留下鲜明的烙印,设计工作更是把版画对结构的强调更深入地融合到他的艺术感觉之中。卢小根并不讳言他为了谋生的“江湖十年”,实际上自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的艺术家在商海里浮沉的大有人在,而且直接把广州的设计行业做到了全国闻名。但是能入世而又能出世的艺术家却并不多见。卢小根回归绘画的道路也颇为奇崛,直接从版画跳到了传统的国画,写字,画画,读书,在临摹里品味与体悟,多年的书法功底使他的“急转弯”圆融自如,这个转弯虽是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但是他再一次展现出能入世又能出世的过人心性修养,进入了传统的国画程式以后,又跳脱出来,按照自己的理解不断地实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绘画语言。《石涛话语录》有言:“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风景看透之后,时代的气息融入了古老的笔墨之中,自己的面目越来越明朗,越来越从容,2000年之后,《和谐》、《欢乐动员》、《波光水色》等泳池人物画以及融合了版画构成的静物水墨都令人耳目一新,灵动的线条与晕染的色块呈现的是一种漂浮的疏离与梦幻。


卢小根近几年的作品越发的放松。他不以职业艺术家自居,颇得倪云林“逸笔草草,聊以自娱”神韵,版画功底使他的画面整体感极强,而墨线与晕染的配合更为轻松活泼,山水写生或点染或勾勒,既保留了现场的生动,又有结构的谨严;新近一批水墨女人体作品,把稍早的泳池人物里的疏离转化成了更具生活气息的欢乐,线条潇洒到浑然天成,晕出的颜色又将西画的明暗结构关系轻轻巧巧地勾勒出来,一颦一笑,亲切感人。卢小根的红尘历练,恰如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积累到了,便是自在。


(赵兴)






(简介:光明日报是中共中央主管主办,中央宣传部代管的中央党报,1949年6月16日创刊于北平。)


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