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媒体广应科

羊城晚报:松田学院参与激辩——雷锋老,还是不老?

发布日期:2012-05-03

松田网讯(记者:李帆 报道)5月3日出版的《羊城晚报》刊登消息《雷锋老,还是不老?——16高校激辩“雷锋这个符号是否适应当今社会”》,报道4月21日至29日,由羊城晚报、南方电视台、南沙湿地景区主办,广东羊城晚报数字媒体有限公司承办的“南沙湿地杯”第二届羊城大学生辩论赛初赛圆满结束,包括我院在内的全省16所高校辩论队围绕“雷锋这个符号适不适应当今社会”这一辩题展开激烈辩论。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商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八所大学击败对手,挺进八强。
消息全文:
雷锋老,还是不老?
16高校激辩“雷锋这个符号是否适应当今社会”
文/羊城晚报记者 许琛 实习生 张明亮 梁家燕
  “雷锋”这一符号是否适应当今社会?雷锋精神是作为传统美德传承,还是取其精华,与时俱进?4月21日至29日,由羊城晚报、南方电视台、南沙湿地景区主办,广东羊城晚报数字媒体有限公司承办的“南沙湿地杯”第二届羊城大学生辩论赛初赛圆满结束,16所大学围绕“雷锋这个符号适不适应当今社会”这一辩题展开激烈辩论。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商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八所大学击败对手,挺进八强。
  A 观点交锋
  正方:“雷锋”这个符号是(上世纪)50年代的产物。符号具有稳定性,但“雷锋”这个符号并非一个万能的筐,当今社会需要什么就能往这个筐里装什么。总之,“雷锋”这个符号产生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是一个有特殊含义的符号。
  1、“雷锋”是被固化了还是在与时俱进?
  反方:“雷锋”这个符号自诞生起就不是一个僵化的符号。其与时俱进,内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并淘汰不合适时代需求的部分。在当今社会恰恰就需要这样一个符号,代表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正方: “雷锋”这个符号不等同雷锋精神。符号是不可以改变的,被永远定格于历史那一刻,而精神却与时俱进。“雷锋”这个符号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相当于一个十字架,把雷锋这个真实的人永远钉死在历史时空的那一端,而雷锋精神在不断传承。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被固化和神化了的“雷锋”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能走进大家心里的真实雷锋。
  2、“雷锋”等同于雷锋精神?
  反方:“雷锋”这个符号是雷锋精神的载体,体现了雷锋精神。虽然雷锋精神与时俱进,但这只是量变,并非质变,所以雷锋这个符号仍然等同于雷锋精神。我们倡导向雷锋这个符号学习是要学习雷锋这个人背后的价值观,如:乐于助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就像我们常提的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也不是要大家仿照古人的举止,而是传承其刻苦学习的精神。
  3、我们需要道德建设还是法制建设?
  正方:与其树立道德榜样,还不如完善法律制度,让我们不再害怕而是大胆地做好事。每个时代都需要美好的品质,但在当今社会,做好事反被人诬陷,我们要做的是找出社会病源、完善法制,而不是空喊口号,树立一个不可达到的“高大全”道德模范。
  反方:法律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对方辩友是否认为我们应该在法制健全以后才开始道德建设?对方辩友再三强调社会冷漠、好人难做、学雷锋活动没有成效,这是否在一味退缩逃避?是否因为黑夜太黑,我们就不去寻找光明?
  正方:“雷锋”这个符号被塑造成一个“高大全”的道德楷模,他的无私奉献、完全舍己式的做法,是普罗大众无法完完全全仿效的。我们一直提倡向雷锋学习,而当今社会却出现道德滑坡,小悦悦事件、彭宇案表明:“雷锋”这个符号在改善社会风气、教化民众方面没有达到效果。人性是自私的,我们需要的是贴近生活的“雷锋”。
  4、小悦悦事件、彭宇案,需要怎样的雷锋?
  反方:小悦悦事件等类似事件的发生说明社会冷漠、道德滑坡,而正因为社会冷漠、道德滑坡,所以我们才需要提倡向雷锋学习。需要说明的是:道德滑坡是由于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道德、文化的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并不能佐证历来倡导向雷锋学习没有实效。
  正方:特殊年代出现特殊的榜样,“雷锋”这个符号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烙印。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雷锋”这个符号的滞后性也逐步显现,它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具体要求。
  5、“雷锋”符号是否过时滞后?
  反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雷锋虽然早已离世,但是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深深地烙在人心。从汶川地震到北京奥运,从“上海世博”到“广州亚运”,志愿者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志愿服务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利他主义在当今社会广泛流传着。但是,利他主义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它本身是虚无缥缈的,就需要一个载体来承载它,而“雷锋”符号正是这个载体。
  B 辩论金句
  ■ 不可否认我们需要雷锋精神,但雷锋精神不适应当今社会,就好比漂亮的鞋子每个人都想穿,但一双畸形的脚适合这双鞋吗?
  ■ 如果我们要种一棵树苗,我们不是应该从阳光、空气、土壤、水分等多方面去考察和讨论它的生长条件吗?而不是一味理想化地强调这棵树苗的绿化作用有多大。
  ■ 如同当年我们用windows98就行了,现在我们升级到win7,“雷锋”这个符号是早年产物,现在需要的应当是与时俱进的“雷锋2.0”、“雷锋3.0”。
  ■ 我做了一件好事,却不想轻易被归类到“雷锋”这个符号。社会上好人好事的符号太多了,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强调“雷锋”这个符号?仅仅靠“雷锋”这个符号来支撑社会的道德是不是也太薄弱了呢?
相关报道电子报链接:
   羊城晚报:16高校激辩“雷锋这个符号是否适应当今社会”


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