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乡村振兴美育下乡计划”的实施,构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面实施美育浸润活动。
同时,为了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更多的人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024年七月的盛夏,湛韵红心美育支教实践队来到了湛江市,美术创意学院团委副书记莫盈玉老师带队指导。
实践队于赤坎区西苑社区开展为期十天的红色美育公益支教活动,并同时在湛江市各地区开展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宣讲活动。
从湛韵红心美育支教实践队深入基层,以美育为桥梁,连接起红色文化与孩子们的心灵;
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小起点志愿宣讲团,以历史为脉络,引领孩子们穿越时空,领略中华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每一幕,都是对青春与奉献最美好的诠释。
她们深入基层孩童,实施美育浸润政策,将所学知识、所受美育落实在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上。
7月14日团队进行了中国绘画历史与红色文化的知识宣讲活动。
通过宣讲教育、唱红歌、诵经典、观影片、设问答等形式进行活动。
实践队队长陆凤翔与成员赵乐儿分别在课堂上对同学们进行绘画历史的讲解和红色文化的科普,
同时与同学们进行积极的互动问答,激发小朋友对美育与红色文化的学习兴趣。
画说党史,童心向党。星星火炬,代代相传,红旗一角,鲜艳荣光。
为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湛韵红心美育支教实践队的成员们以“画说党史”的方式为西苑社区的小朋友们讲授了一个个红色故事,
让红色记忆传承于孩子们的心田。同时,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进行了绘画、手工、书法等形式的美育,
使孩子们在画中用“童智”画党史,小朋友们在美育课堂中大胆创意,用具体事件、红色精神代表物品作为元素,
融合自己对党史学习的充分理解,完成了优秀且富有创造力的作品。
泱泱华夏,巍巍中华。
湛韵红心美育支教实践队的成员们带领小朋友们通过学习非遗剪纸、观看非遗文化、制作京剧黏土等非遗文化象征的美育创意课程,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和传播的具体范围。在非遗文化迫于窘境的当下,志愿者们利用颜色、花式以吸引小朋友们注意。
真正做到让他们从心走进非遗、尊重非遗,并传承非遗。
7月20日,实践队还举办了学生艺术展和美育宣讲,通过邀请学生家长、社区老人、居民前往参与并分享,
从而扩展宣传湛江本土特色雷剧、遂溪醒狮、吴川飘色等非遗文化的影响力。
也让更多的非遗文化“被看见”,得以放在聚光灯下,让大家共同铭记这些独属于中华文明的璀璨历史。
随着夏日阳光的照耀和下乡活动的进行,
湛韵红心美育支教实践队的成员于7月22日踏上了调研湛江这片充满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的新路线,
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文化调研之旅。此次调研旨在深入挖掘湛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与弘扬地方特色文化。
实践团队首先走访了湛江的多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陈列馆和旧址,
包括湛江博物馆、广州湾商会会址、赤坎老街等。这些古迹不仅见证了湛江的历史变迁,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湛江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团队通过实地考察、与当地工作人员的交流访谈,
同时在对旅客的志愿讲解中,深刻感受到了湛江历史文化的厚重与魅力。
深入了解了雷剧、粤剧等传统戏剧艺术,还有人龙舞、吴川飘色、湛江傩舞等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活动不仅展示了湛江人民的智慧和才华,更传递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这些传统艺术形式是湛江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当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
随着夏日的最后一抹夕阳温柔地洒落乡间,
湛韵红心美育支教实践队的支教行及小起点志愿服务队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宣讲活动正式拉上了帷幕。
在这个盛夏,我们带着青春的激情和梦想的种子,深入乡村基层,从小朋友的欢声笑语,到完美的艺术展览;
从课堂教育,到文化调研从;从绘画及红色知识的普及宣讲,到文化艺术的传承创新;
每一处都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足迹和力量。
我们见证了孩子们在美育方面的成长,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纯真及社区居民们的热情。
活动结束,但“爱”不会结束。
我们将永远把对基层群众的深厚情谊,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携刻于心,继续用实际行动书写青春华章,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