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国家为了打好脱贫攻坚战而做出的努力,汇成一份小小的宣传册,我们向村民们介绍乡村振兴政策知识、乡村学生上学的优惠政策以及国家资助大学生的三金政策……,希望通过这种宣传,让老人们、孩子们看到乡村的未来是多么美好。
法政系17级法学一班李丽妆
宣讲团和其他队伍不同的是,第一,我们要外出走访,外出调查并宣传,可以说是风雨无阻,不像别的队伍一样可以定点定时在一个地方开展他们的下乡服务活动;其次,其他团队面向的群众都是青少年群体,而宣讲团却面向老龄人长者。这样一来,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是挑战,与长者们进行交流大多都是使用粤语,甚至少数的人群会运用当地增城的方言,或者是增城的客家话,所以理解方面出现断层是不可避免的。通过为期六天的下乡活动,我们学习到了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众时,应该如何进行沟通工作和化解语言表达的障碍。面对那些年老的爷爷奶奶们时,身处异地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就不由自主的想起家中的父母亲人,因为求学的缘故不能常常陪伴在他们身边,所以很多小伙伴就特别容易感动,长者们把我们当成自己家的孩子一样关怀着,我们也感慨到自己是不是应该花多点的时间去陪伴家里的亲人们。
法政系17级法学一班翁旖澄
我们这次活动主要的宣讲对象养老院、工疗站的人群。在第一次去养老院的时候,因为语言不通、和老人听力退化等问题,加大了我们的宣传难度,但是经历了第一次后,我们不断吸取教训,不断重新调整队伍的工作安排,解决语言障碍,更好地进行对长者们的宣讲实践。在宣讲地点是工疗站时,我们转变了宣讲方式,从一对一转为一对多,从朋友交谈到小老师课堂,这些转变让养老院和工疗站的群众更好地接受,也让我们的宣讲活动更有效进行。
法政系18级法学二班黄钿
我们宣讲的地方主要是乡村,那里的老人比较多。老人们彼此之间相依相惜,却也难以完全掩盖因子女外出打工或其他原因而无法陪伴在身边所造成的孤独。我们能带给他们的陪伴与关怀只是暂时的安慰,好在如今国家对留守老人与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加大了关注力度,老年人活动中心的建立也越来越普及,社工志愿者服务更是不断发展与成熟,相信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过得越来越开心。经过这次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推动力,做到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去助力乡村振兴。我感谢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让我能够参与其中,让我在成长的道理上留下了如此有意义的脚步。
法政系18级法学二班王小芸
我们的任务是到乡村进行宣讲,由于年轻人大多出外打工谋生,所以乡村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也就多了。在宣讲的同时,我们还为老人们唱歌、讲政策、讲知识、讲故事、聊家常、捶捶背等,为老人家减轻寂寞感。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如何接触不同阶段的人,也与宣讲团成员们一起宣扬了我们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获益良多,很感恩参加了这次有意义的活动。在三下乡活动结束后,我依旧沉浸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余存的热情中。当我仔细地查看并整理着活动相片,当我浏览着每一篇活动新闻报道,所有的一切都历历在目。
法政系18级法学三班丁佳钰
每天都会记录不一样的经历。每次都会到不同的地方向老百姓传播国家的政策。有的地方还是我之前就来过几次的,有一种旧地重游的感觉。我们大多是向一些年纪比较大的长者进行宣讲。在这个过程中,我知道爷爷奶奶们都蛮渴望陪伴的,虽然语言不同,但是语言背后的情感是共通的。有些爷爷奶奶也比较幽默风趣,跟我们谈谈年轻时候的故事。我们宣讲团还出队前去工疗院,这里居住着一群比较特殊的人,因为他们的某个身体部位被天使吻过。当我们跟他们玩小游戏时,他们就像小朋友一样,很配合,很兴奋。我知道,他们需要的不过是简简单单的快乐而己。歧视残疾人的现象现在虽然还有,但是我相信,随着教育的推进,后面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少最后消失。从我做起,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很高兴学校可以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受益匪浅。如果明年还有这种机会,我还会报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