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系二级党组织、分团委: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得重要思想和五四寄语精神,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切实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根据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学联《关于开展2020年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此活动方案,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助力脱贫·共奔幸福小康
二、活动时间
2020年7月至8月
三、活动对象
全校师生
四、总体思路
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结合相对贫困地区疫情防控和爱国卫生运动工作要求,在家乡就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突出主题。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寄语和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回信精神为重点,结合阅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访谈实录,让学生通过深入的社会实践,深刻领会新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伟力,深切感受人民领袖春风化雨般滋养青年心灵的精神魄力,从而更加自觉地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确保安全。以保证学生健康安全为首要前提,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活动开展前,要充分研究形势,做好安全预案。根据地方疫情形势动态调整工作部署,如遇突发情况,应立即暂停相关地区的活动,妥善做好有关安排,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
3.就近就便。已返校学生以学校驻地为主,在家学生以家乡为主开展社会实践,尽量减少活动半径,畅通个人申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渠道。严禁组织大规模、大范围人员聚集活动,原则上不跨地区进行。
4.创新形式。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今年“三下乡”社会实践要注重探索创新“互联网+社会实践”新模式,鼓励师生采取“云组队”、“云调研”、“云访谈”等网络形势开展。积极开展“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征集”、“2020年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实践调研报告征集”、“镜头中的三下乡”等系列线上活动,推动线下线上融合联动。
五、主要内容
本年度暑期“三下乡”活动围绕理论政策宣讲、疫情防控宣讲、扶贫支农支教帮扶、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等5个方向开展,各院系参照以上方向,“以学生申报、院系整合、学校统筹”为原则,组建社会实践团队,团队人数不限。
1.理论宣讲及国情观察。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开展宣讲报告、学习座谈、调查研究、政策宣传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等,开展参观考察、国情调研、学习体验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各院系可结合此方向,综合开展“大学生党员暑期社会实践”、“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专项活动。
2.疫情防控宣讲服务。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深入当地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社区防控排查、社会秩序维护、疫后心理辅导、便民利民服务、健康知识宣讲等,为战胜疫情作贡献。
3.扶贫支农支教帮扶。以我省相对贫困村为重点,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开展学业帮扶、亲情陪伴、自我教育、素质拓展、敬老孝亲、金融知识下乡、乡村规划引领、乡风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
4.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传思想、传政策、传品德、传文化、惠民生等方面,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着眼倡导文明生活风尚,积极参与保护野生动物、宣传科学健康文明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引导基层群众革除陋习不吃野味,提高公众生态环保意识。
5.“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结合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微视频、微信推文、调研报告、动漫、海报、图片,展现传统村落、红色文化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精准扶贫典型村落及村落中的文物古迹、非遗项目等历史、现状、及文化内涵,反映广东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重大成果。
六、参与形式
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形式开展,可结合“攀登计划”、“挑战杯”、“大创”、“互联网+”等活动的立项项目开展线上线下实践活动,具体形式有:
1.以团体为单位进行“云组队”。学生以党支部、团支部、学生组织、项目组等团体为单位进行线上组队,实践成员围绕同一主题、同一方案在各自家乡开展相关调研或实践,最后整合形成具有较高理论与实用价值的实践成果。
2.以实践地为单位进行定向组队。各院系根据本年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方案的要求,以院系为单位选定实践地进行定向组队,团队成员应为当地学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线下实践。
3.以个人为单位参与实践。鼓励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自行在所在家乡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活动。
七、工作安排
1.项目申报阶段(7月14日-19日)。各团队、个人制定活动计划并填写项目申报表(附件1)、项目成员信息表(附件2)、安全责任书(附件3),于7月19日中午12点前发送至邮箱:1750460602@qq.com,逾期视为放弃申报。
2.项目审核与培训阶段(7月20日-22日)。校团委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予以立项并给与配套支持,未成功立项的团队不得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校团委将对立项团队进行相关培训,各院系结合学校要求,根据工作实际,开展线上实践培训,确保参与实践的学生培训全覆盖。
3.项目实施阶段(7月22日-8月20日)。各实践项目根据实践计划安排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校团委将安排专人与各团队进行对接,了解实践进展状况。实践成员实践期间务必每天向校团委对接负责人完成在线签到。
4.活动总结阶段(9月-10月)。各实践团队、个人要认真总结实践成效和经验,按要求提交总结材料,学校将对先进团队、先进个人、优秀成果进行表彰,并择优向上级党团组织推荐参与评优评先。
八、工作要求
1.精心组织,突出育人成效。各院系要高度重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把它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为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创造条件。
2.加强宣传,扩大影响覆盖。各团队要在活动开展中广泛使用“三下乡”标识和“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标识,各院系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团队队员可攥写活动感受,以留言方式发送到“广东学联”微信公众号,格式为“广州大学松田学院xxx团(队)#+内容”。实践团队,尤其是开展“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征集”、“2020年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实践调研报告征集”、“镜头中的三下乡”等系列线上活动的团队,可通过1750460602@qq.com向校团委投稿,投稿内容应包括实践团队简介、特色做法、队员们所获所得(文字、图片资料)和项目成果。学校将对活动中优秀个人及团队典型事迹进行宣传报道。
3.严格管理,守住安全底线。各院系在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遵守当地防控要求,确保学生健康安全。加强安全教育和保障,活动开始实施前须通过线上等方式开展作风、纪律、技能、安全培训,建立日报安全、周报活动制度。每个团队应配备1名教师担任带队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全程参与活动,切实担负起日常管理责任,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特别是要高度关注极端气候变化和服务地区的自然条件,做好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
联 系 人:万烨萍、黎伟豪
联系方式:82850023(8023)
邮 箱:1750460602@qq.com
中共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委员会
共青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委员会
2020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