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百千万工程”|总结篇:用爱与责任,绘就河头镇绚丽篇章
广东省委明确提出,将“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加快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并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讲话精神,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推进“百千万工程”,力促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引领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领先。
党的二十大强调中小学生“五育”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提出要推进中小学生课外技能的发展,加强“五育”教育。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投身于“百千万工程”的伟大实践中,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2024年7月14日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的九位学生——杨婉婕、廖婉珺、朱俊宁、李桉成、梁雪滢、陆旭桦、张森峻、杨子健、苏泽楷,以及文学与传媒学院的三位指导老师刘梅、何雪平、那世钢,共同组成了“慕佳志愿者团”实践队。我们满怀激情,迎着朝阳,启程前往梅州市平远县河头镇人民政府文体中心,开启我们的趣味支教新篇章。
在"百千万工程"的支教征途上,“慕佳志愿者团”实践队不仅在非遗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深耕细作,还精心播种下音乐与舞蹈的启蒙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绘就了艺术的蓝图。我们还点亮了趣味体育的火花,让孩子们在欢笑与汗水中体验运动的乐趣。我们还以古诗词为舟,引领孩子们遨游中华文化的海洋。我们还携手推进普通话普及,筑牢安全第一的德育基石,让标准的语言成为沟通的桥梁,也让安全意识深深根植于心。与此同时,我们不忘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一、支教课程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孩子们能度过一个充实和充满欢乐的暑假,扩展孩子们的见识,给孩子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来自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的社会实践队“慕佳志愿者团”将在2024年7月15日-19日以“童真向党歌新篇,五育兼修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开展暑假义教课程。
在"百千万工程"的支教征途上,“慕佳志愿者团”实践队不仅在非遗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深耕细作,还精心播种下音乐与舞蹈的启蒙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绘就了艺术的蓝图。我们还点亮了趣味体育的火花,让孩子们在欢笑与汗水中体验运动的乐趣。我们还以古诗词为舟,引领孩子们遨游中华文化的海洋。我们还携手推进普通话普及,筑牢安全第一的德育基石,让标准的语言成为沟通的桥梁,也让安全意识深深根植于心。与此同时,我们不忘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①|趣味音乐——视唱练耳
②|音乐鉴赏(电子琴、古筝、吉他、葫芦丝)
7月18日,实践队队长杨婉婕和队员杨子健、张森峻、廖婉珺先精心准备了一场视听盛宴,以悠扬的旋律拉开了课程的序幕。首先,古筝的清丽、吉他的悠扬与电子琴的现代感交织融合,共同演绎了经典曲目《声声慢》。紧接着古筝的古典雅韵与葫芦丝的柔婉缠绵、吉他的轻盈灵动、电子琴的现代跃动再次碰撞,共同编织出《青花瓷》的绝美画卷,孩子们也被这美妙的音乐所感染,纷纷伸出小手,随着节奏轻轻拍打。
随后,我们鼓励孩子们走出座位,走向他们自己喜欢的乐器旁。让孩子们能够亲眼目睹乐器的构造,更能亲手触摸、亲自尝试,感受每一次拨动琴弦的震撼与喜悦。这一刻,乐器的魅力不再只是遥远而神秘的存在,而是化作了孩子们手中跳动的音符,激发了他们对音乐无限的热爱与向往。
③|趣味舞蹈《少年有志》
为了让孩子们在舞蹈的世界里尽情遨游,感受每一个旋转与跳跃带来的无尽欢乐,实践队队长杨婉婕每天给孩子们带来一节舞蹈课。每堂课前,先带领孩子们温习上节课的内容,让每一个动作、每一段节奏都深深烙印在孩子们的心中。随后引领孩子们探索新的舞蹈步伐与姿态,让每一次学习都成为一次全新的发现和成长。
在课程的尾声,是孩子们最为期待的展示时刻。鼓励每位孩子勇敢走上舞台,自信地展示自己所学。通过舞蹈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艺术的美,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这与“百千万工程”中注重的文化振兴和美育提升相呼应。
④|普语桥梁,诗意之旅--普通话和经典古诗词诵读
7月16日和7月19日,实践队队员朱俊宁给孩子们带来了普语起航课程(基本音标、绕口令等)与经典古诗词诵读课。他巧妙传授记忆技巧,精心规划最后成果汇演的演出队形与形式,确保每位小演员都能流畅背诵。此外,他巧妙融合播音主持的专业特色,悉心培育一名小主持人,为汇演增添一抹亮色,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课堂上,孩子们的热情如同初升的太阳,特别是在朗读与背诵的环节中,孩子们的小手如林般举起,都渴望成为用洪亮而自信的声音传递古诗词韵律之美的孩子。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不仅学会了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更在古诗词的韵律中找到了心灵的共鸣,让传统文化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⑤|客家非遗漆扇--共绘非遗新彩
7月16日,在客家非遗漆扇课堂中,实践队队长杨婉婕先介绍了非遗漆扇文化;接着带领孩子们学习漆扇的制作流程,主要分别是以下4个步骤:【准备】→【调色】→【上色】→【晾干】。
以漆为笔,以水为墨。每把漆扇都凝聚了匠人的心血与智慧,传递着历史与文化的信息。漆艺扇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它代表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孩子们沉浸在五彩斑斓的漆艺世界里,凭借精妙的创意与构思,让每一把扇子都诉说着独特的故事。
⑥|客家非遗竹编--共绘非遗新彩
7月18日,在客家非遗竹编课堂中,实践队队长杨婉婕先介绍了客家非遗竹编文化;接着带领孩子们学习竹编小船的制作流程,分别是以下6个步骤:【准备】→【排列】→【编织】→【整理修剪】→【写字】→【绑绳子】。
几百年来,竹编不仅成为客家人谋生的手艺,更是具有鲜明客家特色的民间艺术。2022年,竹畲萝编制工艺被列入梅州市第十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竹编不仅是一种记忆,一种物品,更是种载体,一种传承,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在竹片交织间,孩子们学会了耐心与坚持,将一根根平凡的篾条编织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⑦|向阳成长,青春自护--安全教育
7月15日实践队队员杨子健开展了预防校园暴力和保证心理健康课,为了更好让孩子们体会施暴者和受害着的心理状态,我们开展了逃脱游戏和老鹰抓小鸡游戏。
7月16日实践队队员廖婉珺开展了道路安全和防溺水教育课。道路安全课教会孩子们交通规则,懂得出行责任;防溺水教育则让他们掌握自救,学会关爱。两者共筑“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理念,安全知识伴成长,德育价值观在心中生根发芽。
⑧|趣味体育--拔河
7月15日实践队队员苏泽楷先带领孩子们先做准备运动,接着开展拔河运动。通过趣味体育锻炼小游戏快速拉近与孩子们的社交距离,“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体育的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是不可缺席的,拥有健康的体魄才是茁壮成长的前提,也是本次“百千万工程”注重孩子“五育”的培养。
⑨|河头革命英雄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7月19日实践队队长杨婉婕结合当地红色文化为孩子们开展了河头革命英雄宣讲课程,从红四军三次进军平远,播散革命火种,开展武装斗争,帮助平远建立红色政权;到“平远五月暴动”, 彰显平远儿女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与斗争意志;到平远县河头镇革命烈士陈学生;再到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深刻铭记历史的厚重与先烈的牺牲,紧密地将继承与奋斗融为一体。
接着还引领着孩子们踏入了河头印象馆,让孩子们近距离触摸家乡的红色记忆,深刻体会那份沉甸甸的乡愁与不灭的红色精神,其中还巧妙穿插了提问抢答环节,激发了孩子们高涨的热情与探索欲,加深了孩子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更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传承与弘扬红色精神的希望之种。
⑩|手工制作课--中国共产党史
7月17日实践队队员李桉成先简单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接着带领孩子们制作手工折扇。

二、童心汇演共绘辉煌
7月19日下午16:00,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一场以“童真向党歌新篇,五育兼修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支教活动结营汇演,在孩子们清脆悦耳、满怀期待的欢声笑语中拉开了序幕。
本次结营汇演一抹稚嫩的童声中温馨拉开序幕,我们的小小主持人,以她那纯真无邪的笑容和清脆悦耳的声音,向在场的每一位小朋友、小朋友的家长、相关工作人员致以最诚挚的欢迎。
①|少年风华,志舞飞扬--《少年有志》舞蹈展示

第一个节目是洋溢着青春活力与无限激情的舞蹈展示,精妙融合了力量与柔美,生动刻画了新时代少年的风采与志向。少年们以舞传情,每一个跃动、每一次转身,都是对梦想与未来的坚定追求与不懈坚持。这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震撼,激发着每个人内心的激情与梦想,共同前行在追梦的路上。
②|穿越千年,诗韵悠长--古诗词朗读《游山西村》
第二个节目,孩子们缓缓步入舞台中央,为我们带来了经典古诗词《游山西村》的深情朗诵。这不仅是一场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孩子们在传承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汇演结束后,“慕佳志愿者团”实践队队长杨婉婕进行了总结发言,回顾了这段共同度过的宝贵时光,特别向孩子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他们这些天里展现出的无限活力与热情支持,让活动充满了欢声笑语与感人瞬间。并且还发放了由河头镇社工站和河头镇人民政府提供的物资给小朋友们,特别是奖励积极参与表演哒小朋友,有精美的本子、笔、棒棒糖、果冻、糖果等等。
三、红史传承映华章
此行中,他们还采访了平远县河头镇党委副书记黄立鑫、平远县河头镇红色遗址讲解员钱佳雯、以及河头镇向阳村的村委和村民们,更直接地感受到了当地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深切体会到了红色精神在乡村的代代相传与深远影响。
最后“慕佳志愿者团”实践队的杨婉婕、朱俊宁、李桉成三位来自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同学与体育科技学院的苏泽楷,还有来自计算机学院的姚戈杨还制作了宣传片,巧妙融合了陈学生故居的每一砖一瓦,从墙上斑驳的图文展示到庄严肃穆的陈学生雕像,从见证历史的枪具到充满岁月痕迹的卧室、古朴的木床与书桌,每一帧画面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革命精神。
四、走访调研

“慕佳志愿者团”实践队还利用课余时间走访平远县河头镇的村民们、河头镇政府和河头镇社工站。孩子们的评价,是对“慕佳志愿者团”实践队付出最好的回馈,每一份认可,皆是灵魂深处最温柔的拥抱。
五、一封来自平远县河头镇的感谢信

实践队队员们以满腔热忱和卓越能力,在河头镇这片热土上播种知识,收获希望,赢得了村民们的深切感激与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这封感谢信,不仅是对队员们汗水与努力的深情颂扬,更彰显了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的校训“博学笃行,经世致用”,也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青年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的意义,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文案 | 慕佳志愿者团实践队
排版 | 林园 李金潮
摄影 | 慕佳志愿者团实践队
初审 | 杨婉婕
复审 | 刘梅 何雪平 那世钢
终审 | 练庆林 李妙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