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支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携手举办了一场以“传承红色基因,传播中国声音”为主题的故事宣讲党日活动。活动旨在传承红色基因,延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并通过英语讲述中国红色故事,增强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力。
活动在庄严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邀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谭黎明教授、文学与传媒学院的熊畅副教授以及外国语学院的梁悦教授作为点评嘉宾。他们的参与为活动增添了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支部的党员代表们用流利的英语深情讲述了三位革命英雄的故事。第一党支部的陈芷琳讲述了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非凡事迹,通过她的演绎,赵一曼坚毅不屈的形象栩栩如生,展现了共产党人在抗战期间的坚定立场和无私奉献精神。第二党支部的陈艺铭则深情讲述了年仅15岁的革命英雄刘胡兰的故事,她面对敌人的英勇无畏和坚定爱国情怀令人动容。第三党支部的陈烁航则讲述了长征路上一位红小丫的感人故事,这位11岁的小女孩在红军长征的艰难时期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红军宣传队,用清脆的嗓音和灵巧的双手为疲惫的战友们带来了欢声笑语,生动诠释了长征精神。
宣讲结束后,三位点评嘉宾从不同角度对活动进行了深入剖析。谭黎明教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角度高度评价了宣讲活动,认为这些故事对于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熊畅副教授从文学与传媒视角出发,认为宣讲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文学与传媒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的独特作用。梁悦教授则从英语专业角度出发,提出了“四勤三入”的核心理念,强调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是对语言能力和文化自信的双重考验。
在党员心声环节,22英语20班的苏奕敏分享了她参与用英语讲述中国红色故事活动的深刻感悟。她表示,通过用英语讲述这些故事,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革命英雄,还学会了用英语传播中国的红色文化。
活动的高潮部分,三位教授带来了精彩的艺术表演。谭黎明教授现场演奏了《扬鞭催马运粮忙》,悠扬的笛声激发了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梁悦教授现场演唱了《绣红旗》,用英语将中国的红色文化、革命精神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熊畅副教授现场琵琶弹奏《再唱山歌给党听》,将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吴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首先对三位教授的莅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高度评价了此次活动。他指出,赵一曼、刘胡兰、红小丫这三个革命故事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更激励着当代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吴闻副书记还特别提到,此次活动是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联合举办的,体现了两院之间的紧密合作。同时,学院正在筹备用日语讲好中国红色故事的活动,旨在进一步拓宽红色故事的国际传播范围。
展望未来,外国语学院将充分利用英语专业的优势,通过举办系列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活动,引导学生们不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同时,将红色故事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感受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
本次主题党日宣讲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精神鼓舞,更是对红色文化的有力传承和弘扬。通过讲述红色故事,重温革命历史,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和信念。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初审:赖建青 复审:吴闻 终审:邓隽 供稿:韩瑢 排版:黄翔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