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外国语学院在明德楼J2-201召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总结大会。院长邓隽、副院长赖建青出席会议并进行发言,学院全体教职工参会。会议全面总结本学期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果,部署下阶段重点工作,为学院发展注入新动能。
教学工作总结:稳中提质,查漏补缺
赖建青副院长首先对本学期教学工作进行系统总结。他指出,通过学生教学反馈、试卷复查及课堂巡查数据综合分析,学院教学整体运行平稳有序,但在教学细节规范、课堂互动深度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为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会议带领教师系统学习学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强调严格遵守教学规范的重要性,要求全体教师以“规范促质量、以细节提成效”。
针对下学期教学工作,赖院长明确将“课堂教学提质”作为核心目标,重点从三方面推进:一是优化课堂组织形式,结合学科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二是严格执行课堂规范,强化教学纪律;三是深化课程研读,提升教学内容的精准性与前沿性,全方位夯实课堂教学主阵地。
学科建设与改革:多维突破,创新驱动
邓隽院长随后对本学期学科建设、国际合作等重点工作进行总结与展望。他表示,学院以“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重点学科建设为引领,系统推进学科拓展与优化,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
1. 专业建设:创新机制,成果落地
学院成功获批“智语跨境电商”微专业建设资格,目前已进入招生阶段;同步启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预申报流程,待获批后将于2026年正式开展新专业建设。为强化课程与专业联动,学院创新实施“一人主责三门课、三人协作一门课”的跨课程协作机制,通过课程共建提升教师教研能力,推动专业与学科协同发展。
2. 国际合作:深化联动,实践落地
国际合作办学取得显著进展:组织3场国际合作项目宣讲会,与日本长崎外国语大学、大和语言教育学院签署联合培养协议,首批2名日语专业学生已顺利赴日学习,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奠定实践基础。
3. 教学改革:体系创新,数字赋能
教学改革领域呈现“双轨并进”态势:一方面,率先在本校启动2025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构建“模块化+多样化”设计体系,同步制定5大模块配套管理规范与实施细则;另一方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稳步落地——通过调研省内多所高校教学现状,立足本校实际形成校本化改革方案,将于2025级新生中全面推行(大学日语课程同步纳入改革范围)。值得关注的是,本学期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首次实现全流程无纸化考试,标志着教学评价数字化迈出关键一步。
4. 社会服务与科研支撑:反哺学科,助力发展
学院积极践行“服务地方”使命,成立“外国语学院校企政语言服务中心”,与肇庆市文广旅体局等单位建立合作,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提供语言服务支持,同时通过社会服务反哺学科建设,提升学科社会服务能力。2025年6月,学院获批建设校级科研机构“跨境电商产业研究院”,为学科交叉融合与产学研合作搭建新平台。
此外,2025年1月3日至5日,学院成功承办2024年广东省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委员会暨“新背景下大学外语发展”论坛,吸引全省及部分省外高校200余名代表参会,显著提升了我校在全省高校外语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未来展望:评估引领,协同共进
邓院长重点强调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战略意义,指出这是关乎学院发展的核心任务,需全体教师共同参与,而非单一教师或部门的职责。同时,他提醒教师暑期持续推进教科研申报工作,鼓励保持科研热情,以个人成长赋能学院发展。
此次总结大会既为本学期工作画上圆满句号,更为下阶段发展明确方向。全体教师表示,将以评估为契机,以改革为动力,凝心聚力推动学院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领域再创佳绩,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外语力量。
供稿:王雅 编辑:曾蔼琳 初审:赖建青 复审:颜魁 终审:邓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