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精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理论、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12月4日学生处在肇庆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行了2024年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校级决赛实践技能环节——案例研讨。党委副书记刘志新出席大赛,校内外专家组成评委团,学生处处长胡斌、各二级学院党委书记、全体辅导员观摩本次大赛。
大赛伊始,学生处罗婉仪老师介绍本次大赛的评委团成员以及赛制安排。比赛以“我提问,你回答”的方式开展,由A、B选手围绕案例共同辨析原因、研讨对策、总结规律,并在最后由评委进行提问。
随后,比赛正式开始。首先由高慧老师就“学生求职被中介公司欺骗”案例进行分析,对于学生受骗问题,她认为要以学生为中心,安抚情绪并了解情况,依法依规处理;同时做到对其他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提高学生的防诈反诈意识。
张春雷老师就“学生开班会违反纪律,课后负面反馈”案例进行分析,他认为此问题与传授的形式时长有重要联系,并创新性地提出用人工智能赋能来创新教育形式、拉近师生距离。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学生反馈,建立畅通的线上线下反馈机制。
杨元雨老师就“大一新生因性格及家庭背景原因不适应大学生活,坚持退学”案例进行分析,针对该问题,她提出要主动约谈学生,询问具体情况;并细心引导学生,让其了解退学带来的综合影响,为其提供积极适应性建议;同时做多方面准备,持续关注该生动态。
李抒凡老师就“大三学生入党推优受挫,愤愤不平主动寻求帮助”案例进行分析,对于此,她认为应以开放接纳态度与学生深度沟通,了解其具体情况,帮助其反思、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关注该生的心理状况,同时采取小组帮扶、鼓励引导等方式积极干预。
刘思仪老师就“学生休息时间打游戏影响舍友休息,舍友朋友圈辱骂引发舆情,双方大打出手”案例进行分析,对于该情况,她认为要从四维度解决问题:及时介入、调查事实、加强规则教育、公开调解并持续跟踪。刘老师提出,为杜绝此类事件,辅导员应事先做好预防工作,早发现早预防。
黎越稀老师就“大四学生创业艰难产生焦虑、出现学业难平衡情况”案例进行分析,她认为要遵循“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原则,全面了解该生的创业情况,联系心理中心,鼓励其寻求国家资助政策等支持、以赛促学增强信心、帮助其做好课程计划,引导其回归正常生活。
许琳玉老师就“学生1在课上懒散且当场指责老师,学生2起哄”案例进行分析,面对该案例,她认为,要及时在降低授课影响下单独与学生谈话,使学生认识到错误及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并引导其了解“个人想法不等于集体想法”,向老师公开道歉并作必要扣分。
李冰老师就“学生与同学抱怨评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不合理,向学校信箱多次投意见引起一定关注”案例进行分析。对此,她认为要看到学生的多重心理,向学生核实信息并进行谈话,在表达理解的基础上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还要及时向上级反馈、听取领导意见。
谢思婷老师就“常关注时政的学生十分认同转发《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文章并引起关注”案例进行分析,她认为要从一到多、从点到面、由表及里地展开工作,先了解后谈话与该生洽谈,引导其关注舆情并澄清,加强对其网络思想动态跟踪排查。
黄建莲老师就“高考二度失利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爱拿同学物品,寝室关系紧张欲换宿舍”案例进行分析,她认为要站在关心关怀角度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谈,了解学生看法、真诚沟通,尊重其换宿要求。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重点关注该生情况。
邓张仁老师就“正常处分期间,学生未积极配合修改资料、未解除处分导致无法毕业,家长投诉”案例进行分析,她认为要耐心与家长解释学校规章制度,传达解除处分的真正用意,及时与教务处联系加快审核,加强家校合作来督促学生。
荆文茜老师就“学生求职被诈骗,电话求救”案例进行分析,对于此,她认为首先要确认学生安全,与家长取得联系,安抚好家长情绪,并立即寻求警方的帮助。其次要及时向其他同学传达事实、稳定班级情绪。同时在预防事件发生上做好宣传工作。
陈嘉欢老师就“学生网络多马甲现象,同时具有乖乖人设账号与发疯小号,平时爱网络吐槽”案例进行分析,她认为要看见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合理合理范围内表示理解,出现消极负面及时干预。此外,还可以线下开展班会或团体辅导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陈思妍老师就“家庭困难学生认为勤工俭学影响学习、同时因违纪受到处分,向辅导员哭诉助学金应得”案例进行分析,对于此案例,她认为要从学生立场理解其困惑,与其“一对一”深入交流,纠正其误区,解释设立助学金的目的,并给予一定的心理帮助。
韩杰老师就“学生出现保留应届生身份、逃避就业、跟风三种主动延毕现象”案例进行分析,对于此,他认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前者要看到其心理需求、了解情况并告知其利弊,后两者要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其共同讨论就业去向。
王柏洁老师就“表白墙传递不实、负面言论,有时造成网络暴力”案例进行分析,对于此案例,她认为要教育引导好学生,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观、普及舆论影响、鼓励学生表达正能量观点,培养自身批判性思维。
陈祥正老师就“学生没有处理好恋爱和学习的关系,学习状态不好,成绩下滑严重”案例进行分析,对于此问题,他认为教师需要指出问题并提出建设性建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同时,他也鼓励学生学会在恋爱关系中进行有效沟通,找到恋爱与学业之间的平衡点。
闫秀老师就“复学学生朋友圈现躁郁帖,否认发帖声称被盗”案件进行分析,对此,她认为教师需要询问该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也要耐心倾听、循循善诱,给学生提供信任与支持,引导其说出真相。
张悦老师就“学生热衷网络消费,不法分子利用其特点实施诈骗,某高校2023年发生30起相关案件,涉案26万。”案例进行分析,对此,她认为教师需要利用快慢思维,与学生沟通,明确遭遇诈骗的报告流程,建立信任机制,最终解决问题。事后开展防诈宣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更新反诈观念,让反诈防诈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潘远珍老师就“学生情绪不稳,聊天记录逻辑混乱,有轻生迹象”案例进行分析,对此,她认为教师需要全面掌握情况,安抚学生情绪,与学生深入沟通并排查原因,及时汇报上级领导,通知家长共同应对,后续做好记录与保密工作。
黄莹老师就“00后学生干部整顿职场”案例进行分析,对于此问题,她认为教师需要强调团队合作与意识,定期与学生一对一谈话,了解其兴趣目标和想法,引导学生明确职责与目标,将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合理调整工作福利机制,增强团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风气。
胡晴云老师就“学生对学生会主席选举票数位列第二有异议”案例进行分析,针对这个问题,她认为教师需先与学生进行沟通,肯定学生的能力并提供其他发展机遇。此外,她也着重强调选举的公平性,在班级有选举活动时将会格外注重结果的公平,避免私下拉票等不公平现象出现。
张亚茹老师就“大一新生向多个社团广撒网,后因工作繁重而请假、旷课增多”案例进行分析,针对此问题,她认为教师应先与学生讲述学习的重要性,再深入交流了解学生情绪、工作内容及要求,引领正确的价值观,并建议学生学会取舍。
谷玉萍老师就“学生质疑助学金评选,表示心寒”案例进行分析,对于此问题,她认为教师应先安抚学生,与学生详细讲解助学金评选规则。同时了解其家庭背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由点及面地开展集体教育。
傅钰茜老师就“竞选班长时,平时勤勉的学生1落选,而学生2靠送礼胜出,引发学生1不满”案例进行分析,对于此问题,她认为教师需要与学生1谈心谈话,肯定其贡献,鼓励学生1拥有乐观的心态。同时,需要核实信息真实性,指明学生2的问题,让双方积极沟通,促进班级和谐。
冯丹老师就“学生抑郁休学后返校,独住时情绪失控,家长疑其逃避,室友拒绝共住”案例进行分析,对此,她认为教师应立即前往宿舍,评估学生状况,联动多力促进谈心,纠正家长观念,详细告知室友学生情况,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
孙文霞老师就“学生留条称外出散心,但手机关机”案例进行分析。她认为,出现此问题教师应迅速赶赴宿舍掌握实情,及时向学校汇报,寻求必要支援,同时多方协作联系学生,指导学生返校。事后,需由局部到整体,加强教育引导,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及集体教育。
赖雯静老师就“女学生因恋爱误会网暴对方”案例进行分析,强调教师应立刻处理网暴问题,做到不偏袒与不忽视任何学生,及时找到一处安静私密的环境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同时表示自己对双方立场的理解,循循善诱,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删除不良言论,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给予学生鼓励。
吉童童老师就“学生在求职自我介绍信中伪造荣誉政书”案例进行分析,针对此问题,她指出这是缺少诚信意识的行为,建议教师与学生深入交流,明确造假严重性,坚持“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原则。同时,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增强诚信意识。事后,开展与诚信相关的活动与志愿服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赵静雯老师分析“学生因家境劣势感到自卑,导致消沉、孤立,成绩下滑并挂科”案例,指出教师要了解学生家庭各种情况判断学生是否符合条件,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建立信任并纠正其消极想法,强调个人努力的重要性,帮助学生逐渐自信。事后,需要向学生普及资助政策,公平公正地评定受助资格。
朱嘉婧老师就“学生劝同寝入基督教,夜读圣经被校方制止”案例进行分析。她认为,教师需要及时与学生谈话,倾听学生想法,共同探讨信教方案,同时,要明确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李奕勇老师就“学生成绩不佳,两次挂科受学业警示,现面临退学风险”案例进行分析,针对此问题,他认为要“有力度又有温度”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了解事情的严重性,引导学生说出痛点问题,找到根本原因,对症下药,解开心结,进行帮扶。
陈颖因老师就“学生1曝光学生2隐私并群传,学生2崩溃欲跳楼”案例进行分析,对于此问题,她认为教师要马上进行危机干预,确保人身安全,及时将此事上报领导、保卫处和心理中心,与学生2沟通,做好心理疏导,转移危险,同时,找到相关人员,删除不当言论与隐私。事后,确认是否删除材料,防止二次传播。
刘重逢老师就“学生个性独立,号召力强,反对学院活动的强制出勤,影响活动效果”案例进行分析,对此,他认为教师要先分析问题与影响,解决个体与集体问题,同时改变举止活动的方式,坚持“组织活动时不能脱离学生”的原则与学生交流,并介绍活动初衷与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并承认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
郜捷老师就“学生面试多家企业未果,渐生焦虑”案例进行分析,对于此问题,她指出教师需要全面掌握学生基本信息,与学生谈心谈话,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依据喜好特长,精准推送岗位,事后持续跟踪,具体情况具体指导,树立正确择业观。
大赛最后,党委副书记刘志新就本次大赛进行了总结讲话。她代表学校对专家评委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参赛辅导员表示肯定。她表示,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是对辅导员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是一个助力辅导员专业提升的大平台,是帮助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练兵场”,希望辅导员们能够互相研讨、互相切磋、互相学习,在比赛中共学共进,并在一线实践工作中汲取经验、历练成长,将所学转为所用,持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引领学生卓越成长的能力,为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