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古人把诚信视为人最重要的品质;到了现在,诚信被上升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古往今来,可以说诚信是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最早将“诚”与“信”二者连起来使用的,是春秋时期法家的管仲,《管子·枢言》中说:“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仲突出了诚信的重要性,明确将其看作是天下伦理秩序的基础。不仅如此,在儒家思想当中也十分重视诚信的作用,孔子强调“民无信不立”,指出诚信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思想,是国与国之间交往所应遵守的道义标准,更是人们交往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要做到“言而有信”。此后,汉代董仲舒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将其视为最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由此可见,在古代的时候,我国就十分重视对于诚信的建设和遵守。
我们就以北宋大儒司马光为例子,来体会一下家风对于诚信的影响。司马光五六岁时,想吃青核桃却不会剥,司马光的姐姐想帮他把皮剥掉,却也没能成功,姐姐有些气馁,就先离开了。此时恰巧路过一位婢女,她用热水将核桃烫了一下,轻轻一剥皮就下来了。姐姐回来,问是谁剥掉了核桃皮,司马光回答说:“是我自己剥掉的。”此言刚好被司马光父亲听到,他立即严厉训斥道:“小孩子怎能说谎骗人呢?”此事让司马光刻骨铭心。相传,年长之后,他还把这件事写到纸上,时时告诫自己不能说谎。正是这样良好的家风熏陶,使得司马光一生“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无论是为官、治学还是处世,始终秉持诚信之道。
古人无论是在做人、做事还是教育方面都十分重视诚信,那么作为时代青年的我们应该如何做起呢?
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谈起:首先,做为大学生的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学业诚信,在学校,作业和考试是检测同学们学业水平的重要途径,每一次作业的完成、考试的开展也是同学们对自我的反思与总结,不逃课、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是同学们作为学生最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其次,诚信待人,这不仅体现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还体现自己日常生活的每个方面、不仅体现在现实生活中,还体现在网络社交媒体上,我们在和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分寸以及自己说过的话、做出的行为是否影响他人,礼貌和尊重他人也是一种诚信的体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后,按时还款,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我们日常与朋友之间的借款还体现在享受助学贷款上,助学贷款是大学生在用自己的诚信作担保,条件成熟时或者毕业后应当积极偿还贷款。如若违约那便会有严重的后果,所以遵守诚信不仅是出于道德的层面更是在为自己以后的发展着想。
一位老学者说过:“诚信和诺言不仅仅是几句话,如果你说了,但是却没做到,那么它们就是宣判你将失去美好东西的判决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于诚信越来越看重,以贷款为例,银行需要查看你的征信,看你是否有过违约记录,再决定是否发放贷款给你。并且一些失信严重的人员在当今社会办事处处受限,比如:限制出入境、强制执行、支付违约金、无法乘坐高铁和飞机等等,这都是失信造成的后果,诚信尽管对于习惯守信的人来说微不起眼、鸿毛之轻,但却让那些失信的人遭受泰山般的压力,比如那些信用卡逾期不还款的人,他们只顾眼前的贪图享乐,但是却失去了比金钱更可贵的东西——诚信!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诚信看似不起眼,但是却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警醒我们、约束我们,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诚信”,所以从此刻开始让我们一起“树守信之观,扬诚信之帆!”
作者:2019级会计(3)班 沈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