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2023.12
钻坚仰高
共话发展
以墨为主,以色为辅
中国画与书法
跨越不同时空
植根于华夏浓厚的文化沃土之中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王巍教授怎么说吧!
2023年12月29日上午10:00,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画与书法教研室主任王巍教授一行莅临美术创意学院指导,特在博雅楼s2-901会议室召开交流会议。
本次会议有美术创意学院院长贺锋林教授以及多名专业教师参与,由美术创意学院院长贺锋林教授主持开展。会议的开始,贺锋林教授介绍了本次交流会议的主讲教授,并提出本次交流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作美术创作经验的分享,进行交流学习。
01
王巍老师个人简介
王巍 ,艺术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画与书法教研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泰国格乐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特聘教授、研究生导师;北京市东城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东城美术家协会青年艺委会主任。
作品入选国内外各届重大主题性美术展览并获奖,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北京大学和国内外私人收藏。大量作品赴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国展出;出版专著、画册多部;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和CSSCI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主要代表作品
《九月凉山风》、《静谧》、《雪霁凉山州》、《黑衣壮之美》、《九月大凉山》、《时代节奏》、《丽哉勐僚》、《凉山素描》、《秦始皇统一中国》、《大美凉山》系列、《布拖纪实》系列、《天界子民》系列、《雪域风情》系列、《滇南风情》系列、《壮美壮乡》系列、《最美草原》系列、《多彩民族》系列、《国家重大主题性美术创作》系列等。
学术主张
绘画艺术以传统技法进行修炼,首先是把合理性的绘画语言进行提纯,并吸收东西方艺术与民间艺术的有益成分,注入现代东西方文化观念,用自己的表现语言去关注当代人和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在自由的状态下进行创作,建构现代语境下的绘画创新体系。
02
学术分享进行时
本次会议围绕美术创作经验为题开展。王巍教授分享了他第一张入选全国美展的画作以此为题,引出了接下来关于美术创作的经验分享。他分享工笔花鸟的创作经验,提出中国画的精髓就在于写意,画出意境,要留有余地让人思考、想象。画作切勿过于繁琐,不要每处都复杂,否则画作会乱。他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王巍教授提倡教师们可以根据生活中存在的一草一木观察并激发灵感进行创作。
王巍教授说:“不要把自己当成画家,要当成艺术家。”此话的意思就是不要被画画所局限,要多方面地进行尝试,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全能的人。
接下来王巍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画作,并与大家阐述画作中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王教授根据自己画作中“快递小哥”的画面提出画画需要内容丰富、人物着装要有特色,并且在画面中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去处理并表达画作。
王巍教授重点提出刻画人物需要寻找典型性的,要画出人物本身的样貌,要让形象入画,不要将样貌画得很雷同,否则无法产生丰富感。并提出了刻画人物的五官神态一定要生动,切勿太过严肃,并且人物与人物之间要有互动,这样画面才会生动。王巍教授讲述自己画“快递小哥”此画作时,经常去到快递公司,了解快递员每天的工作环节,这样才方便他深入创作中。
03
经验交流进行时
在会议进入尾声时,各位老师踊跃提问,王巍教授也倾囊相授,耐心解答问题。
有一位老师拿出自己正在创作的草图给王巍教授点评指导。该老师绘画的是仓鹭,王巍教授提出:每个生物有千百种动态,可以找到最优美的动态进行创作。还根据画面的创作材料进行了讨论,王巍老师在老师的想法上指出了能使创作材料改良的方法。
在这场会议中老师们可以学到如何更好地去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为老师们指明了创作方向,为在这场交流会议中王巍教授用自己的经验传授知识,让各位老师在这场知识的饕餮盛宴中收获颇丰!
04
参观交流进行时
会议结束后,美术创意学院院长贺锋林教授带领王巍教授一行参观艺术馆及学生们上课的教室。
参观过程中,贺锋林院长与王巍教授一行交谈甚欢,介绍了美术学专业现阶段开设的课程,表示开设此精微素描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以及他们自身对艺术绘画上的信心,且日后会更多的呼吁学生们勇于参加各比赛展览!
深入交流
促进发展
在交流中获取新知
在新知中获取新发展
END
文案 | 刘 烨
排版 | 吴丽君
拍摄 | 李同焱 刘莹莹
资料整理| 毛 昧
初审 | 杨舒晴 林春怡 陈君琳
复审 | 陈欣怡 吴增纯 杨栋樑
终审 | 邓铨老师 乔莹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