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创意学院简介
美术创意学院,肇始于学校初创时期的艺术系,20年来,学院聚集了一批国内优秀的美术教育专家,为珠江三角洲培养了一大批美育、设计人才。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居于93%左右。
现在校学生人数3514人。
学院下设三个系、一个研究所和一个产业学院。分别为美术系、视觉传达系、产品设计系、城乡美术研究所和“漫游教娱产业学院”;三个系共有五个专业,分别是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动画专业;学院现有专任专业教师5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讲师30人,博士、硕士占教师的93%;兼任(企业)教师33人。
两校区共有专业课(实验)室80余间,充沛的教学场地、课下工作室和优质的、实训设备,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实训、实验和创业;在江浙、湖南、深圳、广州、西安、梅州、东莞、南海等地区的有近百家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科专业带头人由博士生导师和资深教授担任;教授团队与新锐设计师在教学一线教学。
学院依托学校的应用型办学思路及定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新型应用人才为根本,重在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结构与内容,强化“学创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呵护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型艺术氛围的营造,积极促进师生走出校门与国内外艺术界、设计产业交流与合作。
通过“两段式”教学机制改革,即由宽而厚的基础教学引导与特而专的工作室训练相结合的教学与管理。各专业课程设计依托区域支柱产业,通过“项目”串联各段学习,呈现出初段教学“成果化”的可喜局面。
美术学专业在“校友会”2017年排行榜中位列广东省内独立及民办院校第一名;产品设计专业在2015年获批为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画说党史》成功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百年珍贵记忆——全国高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原创精品档案》,2017年,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作品《智能生活》获“大广赛”学院奖金奖;2019年,动画专业的学生作品《粤港澳大湾区台风文化科普动漫》荣获广东省挑战杯金奖; 美术学专业2016级何家俊同学2021年考取“网红级”画家,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于小冬教授研究生。
近三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各级科研项目多项,其中省级课题8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并出版了多本书籍(艺术类系列画册、教材),师生作品在社会上的各类大赛中入选累计300多件,师生美术、设计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通过考研课程教学,拓宽于海内外高校联系,推动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近年,学院先后有一批学生考取广州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汕头大学、广州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及境外英、美、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学院公众号二维码
博雅楼
名师团队:
陈和西,美术创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美术作品曾入选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10年 获“研究与超越——第二届中国小幅油画艺述展“艺术奖”,2009年 获上海大东方全国油画展优秀奖 ,2007年 获第二届“风景·风情”全国油画展优秀奖 ,2005年获湖南省第六届艺术展 金奖,2004年获第二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作品展铜奖 ,2001年 中国油画大展 获优秀奖,1987年获全国教师绘画作品展优秀奖。
宣新明,美术创意学院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广东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法国表现主义画院副院长,九三学社广东书画院副院长,广州市优秀教师。2019年油画作品《海不扬波》获广东美术作品展优秀奖,2015年油画作品《出海》获巴黎秋季艺术沙龙展唯一最高奖项泰勒大奖,2009年油画作品《捕鱼归来》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06年获广州市美术教育奖, 2004年油画作品《渔》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1998年水彩作品《柴垛上的鱼干》获全国水彩画展银奖。
王贵胜,美术创意学院教授, 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200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获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师范大字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现为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美术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出版学术专著《中国山水景物构说》,教材《美术鉴赏十六讲》;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曾在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土尔其、香港等地举办个展和参加联展。主持和参与3项省部级教改项目和科研项目。曾获第五届北京市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作品被多家美术馆,美术机构和国内收藏家收藏。中国画、水彩画作品入选国内外重大美展20余次,多次获奖。百余幅作品被收入各种大型画展,并在各专业报刊发表。
张竟,美术创意学院教授。参与多本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主持和参与多次精品课程建设及教改项目;多次获得教学成果奖项。主编《土建工程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副主编《工程制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参编《土木工程制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参编《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土建工程制图》教材及计算机辅助备课系统获武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教材体系、结构创新与实践研究获武汉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高教工科组一等奖;2011年,获武汉大学教学杰出贡献校长奖2020年,获得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之疫情阶段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二等奖。自参加工作以来,曾获得所在单位的标兵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水利部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王豫湘,美术创意学院教授,2003年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称号。1999年中国画《如意·吉祥》、连环画《连环计》两件作品同时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88年毕业创作《厦河响浪》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1983年连环画作品《庐山姑娘》、国画作品《牵牛花》入选由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07年水彩画《向前方》参加庆祝中国 共产党建党 80 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及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80 周年美术作品展览。2004年中国画《祈》入选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1978年油画作品《阳光参看》、《春光好》获湖南省第二届青年美术作品二等奖。
贺锋林,美术创意学院教授,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艺术与传媒系主任;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皮革制品赛事专家评委、中国装饰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曾担任广州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数码媒体艺术系主任、公共空间艺术系主任、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主任、大家皮具设计研究院院长。论文“水彩画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艺术评论》。论文“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实践”《高教探索》论文“从图形设计到信息传达”《美术观察》。论文“波兰当代招贴画概观”《世界美术》。论文“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我国箱包行业”《皮革科学与工程》。作品“包袋作品”《艺术评论》。作品“水墨画作品”《艺术百家》。主持省教改项目《产品设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5 主持省教改项目《独立学院艺术类专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2015 主持花都区科信局项目《皮革皮具生产检测标准制定与应用推广》 2009 获两项国家产品外形设计专利2019-12。 作品“包袋设计”三次获得中国“真皮标志杯”大赛金奖、两次铜奖。作品“父子图”在《全国美术教师作品展》获三等奖作品“经辩”、“秋艳”入选《百名艺术家西藏写生作品集》
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