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绘画主题
“作品主题内容积极向上,
反映时代精神与文化自信”
你会创作出什么样的绘画作品?
“首届广州国际水彩双年展”于2021年上半年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出。此次展览是由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广州艺术博物院主办,广州市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承办的当代水彩艺术大展。展览着眼于国际水彩艺术发展的前沿,展示当代水彩画发展的新面貌,促进国际水彩艺术的交流与发展,探讨水彩艺术在当下语境与时代背景中的更多可能性。展览将更一步促进中西文化艺术的融合,引领水彩艺术发展的新潮流。
其中,我校张翠婷、吴雪莹、曾甑怡三人在此次展览中荣获奖项。
铜奖作品
《印记-汕头红色交通中站之器物》
作者:张翠婷
优秀作品
《斑驳》
作者:吴雪莹
入选作品
《时代印记-交通员的老砚台》
作者:曾甄怡
指导老师:黄福昌
1.首先老师您带的都是一年的学生,大多没有参赛经验,肯定会产生许多问题,您是如何带领学生克服的?
这次学生参加首届广州市国际水彩艺术展我们学校收获很大,一铜奖一优秀两个入选,对于大一学生来说刚考入大学,比较兴奋但专业上又比较迷茫,参加展览更是没有什么经验,还有个别学生没自信。基础教学是一个大命题,包括造型基础,人文基础、思维基础、审美基础。而这次我上的是造型基础课程,对大一的学生非常重要,学生面临的基础问题也直接影响到他们后期的创作。主要是从作品创作基础思维来培养他们,着重引导他们怎么去完成一张完整的作品。上课通过鼓励,激励,一点点克服上课遇到的画面问题如局部怎么刻画与深入,整体调整等等,让他们建立信心,这个很重要。
2.这次比赛题目要反映时代精神与文化,然后老师您是如何来指导学生来确定题目的创作思路的?
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学生受高考模式化训练影响、概念化很严重,这对艺术创作者来说非常不好,不能向做数学题一样去完成,必须有创作行思维,针对这些问题,我选择了观念物像超写实的创作思路这一课题的模式。首先,以观念艺术超写实的方式带入思政内容,开放思维教学,打破高考模式、传统专业结构上固有的限定性,建立多知识点宽知识面的模式。其次,尝试使用各种材料形式来进行表现,着重引导学生将微妙的绘画元素放大几十倍后进行精确的创作,从而给予观众视觉上全然的和巨大的心灵震撼感。
这次的课题尝试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结合的方式。作品选取素材主要是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中站旧址馆内陈设的老式发电机、发报机、电话机等红色物件。通过这一课程,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这段革命历史,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早期隐蔽战线工作的艰辛,并通过挖掘物品背后所凝结的革命精神,提高了艺术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3.您认为本次参赛最考验选手的是什么?学生们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自身实力?
认为这次参赛最能体现学生对作品完整性,整体的把控力。另外,学生要从文化方面多阅读艺术相关的文史知识、多阅读大师的画册,拓展绘画创作思维模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4.您认为这次比赛这些年轻的学生来说有什么积极意义?
参加这次展览比赛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意义非常重要,我第一次上他们的课时候,就说要画完整的作品,多参加展览,多出优秀成绩,如果学绘画专业的人,如果专业都放弃了,到毕业什么都得不到,那就完了。学生入选获奖了就会给自己带来自信,自信就会更加努力去完成一张一张的作品。
5.请问在指导过程中,老师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在学生获奖后,老师您的感慨和感受,或者您最想对这些初次参加比赛的学生说些什么?
感受是首先学生获奖了为学校、艺术与传媒系都争了光,得到专业的评委肯定,而我自己感到非常开心,因为像这种专业性很强的展览,竞争非常激烈,要通过初评和复评两道程序。其次,还有大部分学生不敢交作品去参加展览。
对这几位获奖的学生,希望她们多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文化知识,多阅读大师画出,多画出更优秀的作品,为自己争光,为学校,系里争光。
广州作为国家一线中心城市,不仅是国际化大都市,而且是国家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窗口,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所以水彩画艺术的发展在广州拥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平且广州水彩有辉煌的历史,传世佳作不断。本次展览不仅秉承传统艺术精神,还挖掘和推广具有当代文化意识与艺术理念的水彩作品。促进广州水彩迈向新的历史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