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由鼎湖区教育局指导、鼎湖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的“鼎湖区高中音乐师生讲座暨鼎湖区中小学音乐阙春丽名教师工作室教研活动”在肇庆鼎湖中学(玉成礼堂)如期举行。广州应用科技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杨天君,以及教学副院长查甫尧、特聘教授许新华、客座教授周奇迅等四位教授应邀为鼎湖区全体音乐教师和音乐生们备考知识与经验分享讲座。鼎湖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朱永行、鼎湖中学副校长陈国辉、鼎湖区教师发展中心音乐教研员戴继延、我校音乐学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罗月云,以及音乐学院的部分青年教师、鼎湖区各校音乐老师、同学们近一百多人参加活动。
活动伊始,鼎湖区教师发展中心朱永行副主任发表致辞。回顾了近年来鼎湖区在美育教育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指出音乐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强调,新时代教育更需五育并举,美育不仅润物无声,更能启智明德。朱主任勉励在场的师生抓住此次机会,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汲取知识的养分,激发艺术的灵感。
活动现场,来自广州应用科技学院音乐学院的四位教授专家,授课课程涵盖声乐、钢琴、视唱练耳、基础乐理等多个领域,以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分享了科学专业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为在场的高中教师、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们提供权威、前沿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启示。
许新华教授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讲解了视唱练耳教学的系统方法,从音准训练、节奏感培养、听觉记忆延展等方面深入剖析,尤其针对考试环节中常见的误区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建立科学、高效的练习体系。许教授指出,视唱练耳不仅是基础技能的训练,更是音乐理解能力的综合体现。他强调“耳朵的精度,决定音乐的高度”,引导学生在日常练习中注重细节、强化感知,为将来的音乐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周奇迅教授,凭借多年教学与表演经验,为学生打开了钢琴艺术的大门。围绕“练”与“考”的关键节点,提出了“系统化学习,阶段性突破”的理念。指出,钢琴练习需在基础技术扎实的前提下,逐步培养对曲目的情感理解与艺术表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周教授现场示范了巴赫作品,讲解了踏板的使用,演奏需要带动手腕等知识点,引起在场学生热烈讨论。强调:“钢琴不是机械重复,而是情感的流动;不是手指的体操,而是灵魂的歌唱。”
杨天君教授围绕“自然发声、情感融入、舞台表现”三大核心维度,提出了系统化的训练策略。杨教授强调,声乐学习不能只追求音高音准,更应注重共鸣的控制、气息的调节和情绪的投入。鼓励学生“在歌声中找到自我,在表达中超越自我”。
查甫尧副院长将抽象难懂的乐理知识化繁为简,围绕音的性质、乐音与噪音、音律、节拍、节奏、和弦等核心板块,逐步构建起完整的乐理知识网络。特别强调了逻辑与感知在学习乐理中的双重作用,指出“理论不能脱离实践,知识需要音响验证”。在答疑环节中,耐心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难题,并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备考策略,如图像记忆法、旋律推演法等,极具启发性。
讲座结束后,迎来了热烈的互动交流环节。学生们围绕演奏技巧、备考方法、学习路径等话题踊跃提问,专家们一一给予详细解答。
这一环节不仅是一次“答疑解惑”的课堂,更是一次“心灵碰撞”的旅程。通过交流,学生们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教师们拓展了教学的视野,整个氛围和谐而富有能量
活动尾声,阙春丽老师做了温情而坚定的总结。她表示:“音乐教育如春雨润物,最动人处往往无声。今天我们聆听名师之音,探讨教学之道,是一次深刻的学习与提升。”鼓励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多观察、多研究、多创新,勇敢担负起推动美育发展的责任。未来,鼎湖区将继续推动美育改革,深化多学段协同发展,挖掘本地教育资源,构建“专家引领、名师示范、教师共研、学生共进”的良性发展机制。
高雅艺术进校园,不仅是美育教育的生动实践,更是一条串联文化传承、创新培育、心灵滋养、能力塑造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多维路径,对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意义。它以音乐的艺术形式为载体,让文化基因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通过艺术创作与表演实践,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旋律为纽带,舒缓心理压力、搭建沟通桥梁,助力校园文化焕发新活力。
未来,广州应用科技学院音乐学院将锚定“校地协同、育人为本”方向,深度践行OBE成果导向教学理念,把美育工作要求融入每一场校园艺术活动。学院将持续深化与地方的合作,聚焦学生主体地位,推动其从艺术旁观者转变为实践参与者,在歌剧排演、非遗音乐创新等活动中锤炼能力。同时,积极探索“课程+实践+服务”融合模式,创新美育教育范式,为培育兼具艺术底蕴与创新实践能力的优质音乐人才、推动美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广应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