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之光,代代相传。7月11日,广州应用科技学院音乐学院“潮音之旅”实践队走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大吴泥塑非遗馆,深入探寻这门承载着潮人审美与乡土记忆的传统艺术。
大吴泥塑,又称“浮洋泥塑”“翁仔屏”,是潮州市潮安区浮洋镇大吴村流传七百余年的民间艺术瑰宝,始于南宋,盛于清代,其制作工艺严谨精致、题材丰富多样,是潮州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实践队成员在参观过程中了解到:从挖泥、炼泥、捏塑、烧坯、彩绘五大工序,到雕、塑、捏、贴、刻、印、彩七技融合,大吴泥塑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审美与精神的积淀。一件件人物、戏偶、童玩作品,生动呈现了潮汕百姓对吉祥、正义、美善的朴素追求,也折射出地方文化在民间土壤中的绵延生长。
随后,实践队拜访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大吴泥塑”代表性传承人吴维清先生。这位从艺数十载、被誉为“泥中塑魂”的工艺大师,向同学们讲解了泥塑制作的每一道环节,并展示了他的经典作品如《打花鼓》、《花鼓舞》、《曹操咬靴》等。
当天下午,实践队还参观了大吴会客厅——一个由原松昌幼儿园改建的公共文化生活空间。榕树下的开放式建筑融合了茶书院、表演舞台、运动场、市集广场等功能区,营造出一个“无边界、无门槛、无隔阂”的村民文化共享空间。
这里,不仅延续了潮人“榕荫聚会”的传统社交模式,更实现了乡村公共文化与文旅融合的创新探索。成员们在此交流观感、沉浸体验,更加坚定了用音乐力量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使命感。
第二天的行程让实践队切身感受到传统工艺背后凝结的情感力量与文化价值。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走进乡村文化一线,推动“非遗+音乐”融合实践,用青春之音传递乡土。
文化浸润心灵,实践锤炼品格,“潮音之旅”,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