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教育始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贯彻落实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广东省委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双百行动”具体部署,7月24日下午,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携手广州乡村振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职业经理人协会,共同举办乡村产业学院揭牌仪式暨“百千万工程”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专项培训启动仪式。此次合作标志着三方在品牌共策和产学共研上打造了“校企会”独特的合作模式,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深度参与和坚定承诺,在助力“百千万工程”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活动现场
仪式上,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执行校长张光宇、广州乡村振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麦愈强、广东省职业经理人协会会长谢小夏作为代表,共同签署了共建乡村产业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一致同意秉承“长期合作、相互促进、平等协商、互利共赢”的原则,整合各自在教育设施、专业人才、产业运营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技术支撑和智库支撑。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再次展现出责任与担当。学校执行校长张光宇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广应科是一所“有梦想、有温度、有品位、有担当、能出彩”的学校,乡村产业学院的成立的宗旨是筑巢育才,引智引流,助力乡村享得到发展、留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乡村产业学院将集合全校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聚焦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一批“实践在祖国大地”的新时代人才,为广东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广应科动力。
四大举措:合作内容亮点纷呈
乡村产业学院的成立,是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一次创新尝试,打破了传统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壁垒,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将高等教育的智力资源和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动力。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广州乡村振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职业经理人协会共建“乡村产业学院”,三方将在人才共育、品牌共策、产学共研、项目共推四大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三方签署共建乡村产业学院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人才共育,将针对乡村振兴人才短缺的痛点,三方联合开展多形式、多主题的专项培训,通过“专业理论课程+乡村产业实训+方案设计+后续跟踪+优秀项目孵化支持”的全流程模式,实施“蜂巢计划”和“圆梦计划”,旨在培养服务于乡村振兴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数字经济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品牌共策,将结合乡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三方共同策划乡村品牌宣传,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乡村发展引流引智,引资引才;产学共研,将共同推进基于乡村振兴的产学研究,发挥学校教授和行业专家的智力优势构建农业智库合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专业技术支持、市场运营支持和管理运营支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项目共推,三方将共同申报和承担各类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各级各类项目,根据项目协议约定,整合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资金资源,组建项目研究团队,创新项目开展模式,积极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两大项目:率先推出“黄埔一期”
随着乡村产业学院的正式揭牌和“百千万工程”专项培训的启动,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正以其独特的教育模式和资源优势,为乡村振兴贡献着智慧与力量。
当天,肇庆市鼎湖区两新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及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结对帮扶徐闻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骨干教师培训班,也在仪式上全面启动。来自两个培训班的近200名“乡村产业学院”的“黄埔一期”学员们,积极参与了此次培训和研讨活动,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乡村产业学院正式揭牌
乡村产业学院的揭牌,专项培训的迅速启动,体现了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的实干情怀和责任担当。以教育促发展、以培训带提升,通过组织鼎湖区和徐闻县的系统化培训,不仅帮助地方的党员干部和骨干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也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和《广东省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精神,按照广东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与湛江市徐闻县结成帮扶关系,围绕培养优秀中小学校长、培养名优骨干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能力素质、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教育集团化等任务对徐闻县开展基础教育帮扶。今年暑假,湛江市徐闻县各中小学的领导和骨干教师代表应邀齐聚广应科,依托学校正式揭牌的乡村产业学院举办专题培训班,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助推徐闻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立足大湾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迈向新征程,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坚持以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平台建设为支撑,协同推进实施政产学研合作计划,乡村产业学院必将建设成为乡村人才的培养基地、乡村文化的弘扬阵地、乡村产业的技术平台、乡村振兴的高端智库,让更多人了解乡村、关注乡村、热爱乡村、建设乡村,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信息来源:羊城派
编辑:朱铭恒
审核:李帆